2013年10月31日福建日報東南網事版主要文章:
暈!福州三環有三種翻譯
誰找群眾的麻煩,就找誰的麻煩
暈!福州三環有三種翻譯
網友呼吁規范統一交通標識
東南網10月31日訊(本網記者顏財斌)“路名的翻譯沒有統一標準嗎?一個三環看見3種翻譯了。”近日,福州網友“天天Plus”微博反映,福州三環路多個交通指示牌上對“三環”的翻譯并不統一。對此,許多網友和專家認為,路牌標識是城市的形象和窗口,應該規范、統一路牌標識。
三環路琴亭高架橋附近的交通指示牌
三環路上的交通指示牌
位于二環路上的交通指示牌
“三環”標識牌出現多種翻譯
30日中午,記者從福州二環路經五四北琴亭高架橋上三環路不久后看到,一塊綠色交通指示牌橫跨在道路上方,其中對“三環(金山)”的英語標識是“3Rd Ring Expwy(Jinshan)”。然而,當記者沿三環路來到淮安出口附近時又看到,交通指示牌上對“三環快速”的英語標識為“Sanhuan Thrwy”。而在二環路龍腰高架橋下記者還發現,該處對于“三環路”的英語標識則為“Sanhuan Rd”。
此外記者還發現,在三環路上指向淮安方向的一塊標識牌上,對“三環輔路”的英文標識為“Sanhuan Side Rd”,而在北三環路上一塊指向登云路的標識牌上,同為“三環輔路”的英文標識則為“3RdRing VoeuxRd”。
對此現象,許多網友認為,路牌標識是城市的形象和窗口,應該規范、統一路牌標識,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也方便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出行。網友“學生街刺客”在微博中調侃道:“第一種翻譯給一環內居民看的;第二種翻譯給二環內居民看的;第三種就是給三環內居民的啦。”而網友“虎糾新聞姐”則表示,路標翻譯能否有個標準?
翻譯雖準確還需要更規范
就該道路英譯問題記者咨詢了福建省翻譯協會,該協會工作人員表示,以上指示牌對于“三環路”的翻譯都沒有明顯的錯誤,但是這些單詞都是采用縮寫的方式表達,可能與標識牌上的書寫空間不大有關系。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李瑾程老師也表示,Sanhuan Thrwy”與“3Rd Ring Expwy”都可以看出是表示三環道路的意思,但是前者用“Sanhuan”表述地名會相對比較準確,后者表述方式則顯得比較生硬。
對此,福州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則認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中國地名應以漢語拼音作為國際標準,即在道路名稱翻譯時必須使用統一規范的漢語拼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歡迎網友登錄論壇(bbs.fjsen.com)參與討論。
東南網新聞爆料方式:電話:0591-87095403;QQ:2410610526;東南網微信/微博;福建第一社區“有料時時報”版塊。
誰找群眾的麻煩,就找誰的麻煩
東南網10月31日報道 本網記者 盧金福顏財斌實習生薛海云陳瑋銘陳虹虹
一直以來“辦證難”都是網友關注的焦點。根據黨中央部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于6月18日正式啟動。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其中,“辦證難”就是體現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典型不良作風。
黨中央國務院也出臺了不少舉措劍指不良作風,比如“八項規定”;發布《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下發通知要求堅決剎住用公款送節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費等不正之風。一些“反面典型”被通報,同時通報查處了不少違法違紀的干部。
網友“蛙聲一片片”說,中央開展反“四風”活動以來,奢靡之風大大減少,各種會議也簡化了,希望這種風氣能持續下去。有評論指出,破除“四風”之難,難在其潛在的種種利益輸送。破除“四風”,就要從既得利益上開刀,觸動那些不合情、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擯棄官場痼疾。
本期東南網《網絡正能量》,邀請了中共福建省委黨校鄭鎮教授、資深媒體人林曉東和網友代表劉新傳等嘉賓一起做客東南網演播廳,聊聊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突出的“四風”問題,并就“四風”問題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將反“四風”持續有效地開展下去進行深入的探討。
本期嘉賓
鄭鎮: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教授
林曉東:福州市政府糾風辦民評代表,資深媒體人
劉新傳:東南空間資深網友,公務員
1.機制不順造成群眾不能走正常的渠道辦事
【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河北和江蘇的兩起“辦證難”個案,喚起了無數網民的強烈共鳴。一媒體的一份調查顯示,80.9%的網民表示自己遭遇過“辦證難”。】
主持人(李博文):有遇到過辦證難或辦事難的情況嗎?
劉新傳:我幫忙一個親戚做戶口遷移,工作人員說,我親戚的結婚證上的年齡和身份證上的差一歲。因為結婚證寫的是周歲,而身份證的月份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不同,就會有一歲的誤差。工作人員要兩個人重新辦一張結婚證,這就意味著問題復雜化了,我們一直爭執。最后我說要打電話給警務督察部門,他就軟下來,給我辦了下來。這個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這事本來可以辦,但是由于經辦人故意刁難或者業務不熟,造成我們多折騰,也出現找后門、找“二哥”的現象。
林曉東:前不久,我作為民主評議代表去暗訪一個政府部門。當時有一個群眾說,本來很簡單的一個章,但是蓋了半個多鐘頭。柜臺的工作人員和他講說,他們沒有蓋這個章。他說既然表格上面有你單位蓋公章的位置,那就說明它應該是有的。工作人員后來問東問西,問了半天,最后蓋了這個章。
主持人:“辦證難”要怎么解決?
鄭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辦事人員想利用權力尋租,希望你能托關系,給他送禮送情。另外,深層次原因是體制、機制不順,造成群眾不能走正常的渠道去辦事,而必須托人找關系。再一個就是媒體渠道。這些有不正之風的干部,他們非常怕媒體,一曝光就解決問題。最后一個就是加強黨紀的教育。
劉新傳:首先要減少證件的數量。有一些網友統計,中國人從生到死,一輩子離不開的證件差不多有80種。第二,審批權要適當地下放。第三,要提高辦證窗口的工作效率。第四,要有一個完整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問責機制,誰給老百姓添麻煩,我們就要找誰的麻煩。第五,要強化辦證人員服務人民的意識。
2.“四風”問題吹的都是涼風,有的吹得群眾直感冒
主持人:怎么看社會上突出的“四風”問題?劉新傳:“四風”問題有幾個特點,一個吹弱了公職人員肩上的責任和使命;第二,“四風”問題吹的都是涼風,有的吹的是冷風,吹得群眾直感冒,有的甚至吹涼了群眾心靈的溫度;第三,從“四風”問題暴露出一些公職人員圖自己省事,圖自己方便,圖自己享受,害老百姓折騰。
主持人:這個時候提出集中解決“四風”問題,表明了中央怎么樣的態度和決心?
鄭鎮:習總書記說“作風問題是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任務聚焦作風問題。在改革開放30多年以后,黨情國情發生重要變化,中央看到在這么個變化當中面臨了四大考驗:一是能不能長期執政;第二,能不能夠經歷改革開放的考驗;第三,能不能夠經歷市場經濟考驗;第四,能不能夠經歷外部環境考驗。同時,這也暴露黨有四大危險:第一是精神懈怠;第二是能力不足;第三是脫離群眾;第四是消極腐敗。“四風”問題的解決是解決四大危機的第一步,這個問題如果解決順利,后面再解決腐敗問題,再進一步解決深層次能力問題、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價值觀問題。
3.警惕一些人利用網絡不良現象扼殺網絡監督作用
主持人:應該如何發揮人民群眾以及網絡等媒體的監督作用?
鄭鎮:網絡在社會上的影響非常大,出現官員怕網絡的現象,當然也有一些網絡不良現象,有些人用網絡造謠、掙錢,還被抓了一批。我覺得不能因為網絡出現害群之馬而否定網絡的作用。我們要警惕那些腐敗官員,一些有尋租現象的人,利用網絡不良現象扼殺網絡監督的作用。我認為網絡的作用還是要推進的,有問題要解決它,既要防止一些人利用網絡以權謀私,更要發揮網絡的作用。
林曉東:網絡和傳統媒體一樣,它有媒介的作用。現在大家總認為網絡是一個主導的力量,我覺得更關鍵的是制度建設。監督需要普通人民群眾的參與,不要把它看成某個人的事,某個人民代表的事,應該看成我們大家的事,然后一個人出一把力,這樣問題才有解決的希望。
劉新傳:人民群眾是一個主體,最有發言權,應該強化向人民報告制度。作為媒體和網絡,我覺得在反對“四風”問題當中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正氣要弘揚,二是對邪氣要曝光要打擊。
機博會給龍巖帶來三大“福利”
《東南會客廳》提前“劇透”第四屆看點
東南網10月31日報道 本網記者謝添實鄭窈
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機械博覽會”)是目前龍巖市承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展會,也是對外展示龍巖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成果的重要窗口,每年11月8日開幕。目前已成功舉辦三屆,今年將迎來第四屆。
今年的博覽會籌備得怎么樣了?又有哪些新亮點?29日,第四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龍巖市副市長張斯良做客東南網演播廳,為網友提前“劇透”了第四屆機械博覽會的精彩內容。
增設工程機械及汽車配件展區和專用車輛展區,新設置龍巖產業發展展區,將首次舉辦僑洽會,力求節儉實效……說起本屆博覽會的亮點,張斯良如數家珍:“總的來說,今年我們務實辦會,更加注重和推動服務龍巖的機械產業發展、更加注重服務縣域產業的發展、更加注重提升展會的效益和影響力。”
近年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國內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機械行業整體復蘇緩慢,這也增加了籌辦機械博覽會的難度。不過,機械博覽會連續三年在龍巖舉辦,也給龍巖帶來了巨大的“福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促進了龍巖的經濟發展,如去年第三屆機械博覽會全市集中簽約項目47項,其中合同項目41項,總投資206億元。本屆博覽會截至10月25日可望簽約外資項目20項,總投資5.4436億美元,擬利用外方資金2.622億美元;內聯項目19項,總投資122.25億元人民幣。二是充分展現了龍巖的形象,提升了龍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更多人認識龍巖、了解龍巖。三是借助博覽會的召開契機,龍巖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對龍巖城市建設起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今年,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第四屆海峽兩岸中小企業項目對接會、龍巖市僑商項目對接會、組織客商到各縣參觀考察等活動,積極為龍巖企業搭建平臺,推介本地特色機械產品,以此帶動龍巖經濟社會發展。”張斯良對于今年的“福利”頗為期待。
機博會未來市場化方向
從第一屆算起,今年是張斯良第四年參與籌辦機械博覽會,對于機械博覽會未來的發展方向,他有更多自己的思考。“政府直接參與籌辦展會,是展會起步階段的主要運作模式,未來機械博覽會走市場化道路是必然的方向。”在張斯良看來,博覽會由展和會組成,會議方面更多是為了投資推介、經貿洽談,行政色彩比較濃,可以由政府主辦,但要務實、節儉;展覽方面,政府就要逐步退出,交給專業會展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
據他透露,本屆機械博覽會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通過市場的力量辦展辦會,減少財政資金的投入,其中招商招展方面就委托兩家專業機構進行。“我們為了推動會展業的發展,成立市會展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市會展促進中心和市會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制定龍巖市會展業發展規劃。”張斯良告訴記者。
廣大網友可登錄東南網(http://www.fjsen.com)觀看視頻詳細內容,也可登錄東南網“第四屆海峽兩岸機械產業博覽會專題”(http://ly.fjsen.com/node_152578.htm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