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日常管理并不復雜
昨天,鯉城區環衛所所長張振濱以愛國路休息點為例,他介紹,該站點前期由區環衛所承建,后移交給社區管理。日常社區只需承擔水電費、桶裝水費用即可,大約每月100元的管理成本就足夠了。給使用的環衛工人各配備一把鑰匙,日常衛生則由環衛工保潔,管理并不復雜。
利用率低與選址有關
記者獲悉,去年8月份,鯉城區在市區愛國路投用首個環衛工專用休息房。豐澤區東海街道自去年至今,也先后建設了8座環衛工休息站。
昨天下午,記者走訪這些休息站發現,利用率低是普遍現象。由于東海街道投建的8座休息站都位于城郊,周邊大多無建筑,使用率還相對高一些,但這些休息站,也多在雨天“受寵”些,工人們可及時避雨。由于多數休息站都是簡易的活動板房,夏天過熱,工人們也不愿呆在里面休息。
在市區北門街打掃的環衛工人肖應兵,算是常“光臨”愛國路休息站的了。他覺得,設休息處對一線環衛工人來說是件大實事,有空時,便去休息站坐一會兒,燒點水喝。
不過,肖應兵也提到,休息站的選址很重要,一般就服務周邊人群。遠一點,環衛工人便不愛使用,除了走動麻煩、工作也忙外,上級部門還常來查崗,如果不在就要扣錢,誰還敢去休息?
需規劃布局 不能一味建設
采訪中,多方都認為,對于目前休息點利用率低的問題,應該一分為二處理。豐澤區環衛所所長王宗東認為,在城鄉接合部,環衛工人休息難,應多建環衛工休息點,布局相對完善,符合環衛工人要求。
至于城區的繁華主次干道,最好不建休息站,因為一方面休息站占用空間,另一方面,環衛工人就地休息更方便。在城區,則應該呼吁沿街商鋪,給環衛工人一個臨時取水點,真正便民。
【采訪手記】
別讓愛心變味
環衛工人用雙手,掃去這座城市的塵污,天未亮就起床,風里來雨里去。對他們而言,建一個休息站,可以歇會兒腳,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采訪中,我經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哪有這樣的好事?”
今年,豐澤區總工會出資,在東美社區試點建設環衛工人休息站。本來是件挺好的事,尷尬卻接連而來:先是環衛工人不愛用休息站;接著,社區索性將它出租給了商家,想讓商家承擔管理的職責。
其實,環衛工人們也很委屈:休息站就這樣突兀地佇立在繁華的主干道上,相隔不到千米,就有2座休息站,而自己住處離這還不到200米,去休息站,不是更麻煩?
其實啊,這本來是挺好的一個愛心舉動。如果不處理好,不僅讓愛心變味,還會被人質疑詬病。接下來,各區還將繼續建設休息站,但是不是可以先聽聽環衛工的心聲,在選址等方面,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或者,在一些不需要休息點的地方,能不能將其化為更實在的福利待遇,真正讓環衛工笑開懷?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