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北京市教委公布了《2014-2016年中考中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根據框架方案,從2014年起,北京市中高考將陸續啟動一系列改革,從試卷分值設置、招生方式、志愿填報等方面進行漸進式改革。到2016年,北京市高考英語總分將由150分降低到100分,語文分值將相應增加。
“北京版”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將英語總分降到100分而將語文總分升至180分,面對這“有降有升”,多數人是贊成的;在此,不揣淺陋,也是“一管之見”,我覺得還應該理直氣壯地亮出其“三大理由”。
第一,民族的自信。不是說英語不應該作為一個科目來高考,但,是不是一定要將“英語”與“語文”的總分“平起平坐”?我看,未必。如果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當初,強調英語的重要性,一是為了“對外開放”,二是對我們自己的綜合國力還多少有些“不自信”,那也情有可原;但,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中國在快速崛起,中華民族正在“偉大復興”,其經濟規模已躍居“世界老二”;而就全球范圍來看,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外正越來越重視學習漢語這門“外語”,所以,作為當代中國人,高考時,對于英語、語文的總分應該有“輕重之別”,這也是民族自信心的表現。
第二,“把根留住”。這次“英語語文有降有升”,凸顯母語的重要地位;而論“中華民族的文明與文化”,能夠讓我們引以自豪與驕傲的,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漢語上,也即我們所說的“語文”;遺憾的是,市場經濟環境下,隨著國門的開放,很多人對于母語的重視程度大不如以前;特別電腦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拿起筆來不會寫字”。所以說,非常有必要,加強并引導我們的下一代重視自己母語的學習,“把根留住”;肯定地說,“英語語文有降有升”,是高考指揮棒的一種“正確導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道德的昭示 向上的力量
- 2013-10-31道德模范是我們的鏡子
- 2013-10-31“好人”有啥“好”?解析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 2013-10-31凝聚道德力量為中國夢加力
- 2013-10-31讓道德力量引領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