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現(xiàn)在家里有小學生、中學生的家長,很多人當年學的就是“應(yīng)試英語”,他們對此中的弊端深有體會。但就因為中高考“指揮棒”的存在,不按那一套方法學就得不了高分,家長們只好緊跟應(yīng)試英語的步伐。方案公布后,很多家長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了這種矛盾心理,一方面很欣喜,表示如果英語考試比重降低,會讓孩子騰出更多時間來學習英語口語、聽力等;但另一方面又擔心,只是分降低了,又不是取消了,接下來怎么學還是得以考試為核心。老師們也認為,教學內(nèi)容與重點如何轉(zhuǎn)移要以對英語的評價方式為準。也就是說,“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不能只是一次簡單的分數(shù)調(diào)整,與之相配套的英語教學模式、考試模式、錄取模式等的轉(zhuǎn)變,才是最根本、最有力的支撐。
而即使降到了100分,學生們對學英語的“應(yīng)試”態(tài)度是否會有所轉(zhuǎn)變?一位從幼兒園開始、已學習英語13年的高一學生小郭在聽說英語要降分之后就相當懊惱,“我這幾天都不知道怎么上學了,特別失落”,“這個打擊對我太大了,完全打擊了我對高考的積極性,語文和數(shù)學都不好,本就指望英語拉分呢”。有小郭這樣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對他們來說,投入大量精力學英語只是為了在考試中得高分。中高考英語降分只是縮小了一些英語成績好的學生的優(yōu)勢,未必能讓學生們從“為考試而學”轉(zhuǎn)變成“為應(yīng)用而學”。因為對一部分學生而言,走出校門后就用不著英語了。所以也有人呼吁,對英語教育重新定位,給學生們更多選擇,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去專業(yè)學習,允許不需要的人只是基本了解。
英語教育的成功與否,決不在于有多少人學英語,“全民英語熱”絲毫不能與“全民會英語”劃等號。同樣,在考試中把英語的分數(shù)權(quán)重降低,也不代表不重視英語,而是要讓英語學習更符合其語言工具的屬性。不要寄望英語降分就能拯救國學,就能終結(jié)培訓熱,就能解決中國考試制度的一系列弊病。它只是一個“窗口”,讓人們從中看到了許多可能性。如果能因此讓國人打破“啞巴英語”的桎梏,真正把英語當成交流工具,進而成為高考改革的“突破口”“示范地”,它就算完成了使命。(安傳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道德的昭示 向上的力量
- 2013-10-31道德模范是我們的鏡子
- 2013-10-31“好人”有啥“好”?解析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 2013-10-31凝聚道德力量為中國夢加力
- 2013-10-31讓道德力量引領(lǐng)時代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