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揭曉,我們在分享感動之余試圖通過對歷屆道德模范以及更為普遍的“身邊好人”事跡的分析,發現這些“中國好人”之所以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的緣由,借“中國好人”這面鏡子發現我們身上的缺失和差距。
一、忠心。提到忠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脫口而出:“忠于黨、忠于祖國和人民”。中國好人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這句話不是掛在他們嘴邊的口號,而是成為他們內在的信念。正是對信念的忠誠推動他們勵精圖治、排除困難,做出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最美基層干部”菊美多吉十二年如一日一心為民,對鄉里的情況了如指掌,離世前一天,他還在為小學接洽安裝熱水器的事忙碌著;航空兵戰士馮思廣駕駛的戰機出現故障后,放棄了跳傘的機會,讓飛機墜落在遠離燈火通明的居民區而自己卻壯烈犧牲。一個人的忠心緣于其信念,有了堅定的信念,才能克服現實的誘惑和阻力,落實到行動。
二、誠心。誠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本分。然而,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原則把每個人都推到誠信的天平上,面臨利益與誠信的抉擇:是堅持做人的本分,還是選擇較大的短期利益?中國誠信好人為我們提供了現實的樣板。阜陽油條哥堅持每次炸油條都用新油,這無疑是當前利益的損失,但另一方面他的誠信油條贏得了顧客的忠誠這一無形的長遠利益,并使他的油條生意越做越大。油條哥的成功驗證了一句俗話:心誠則靈,以誠換誠。一個人只有堅持誠信本分,才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信任,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就。
三、愛心。愛心的反義詞是冷漠,即對與自己無關的人或事采取冷淡、漠不關心的態度。它成為我國市場經濟時代典型的社會負面現象,一方面,它是市場經濟國家的通病,即與人與事人們首先要權衡自身利益的得失,因為獻愛心有可能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甚至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或傷害;另一方面,它也是我國小農經濟時代形成的內外有別、親疏有度的宗族血統文化將愛局限于親朋好友圈子之內,而對陌生人持以戒備和冷漠態度。中國好人之所以能夠超越親朋好友的圈子而濟世行善,關鍵在于他們保留了一顆未被利益污染的愛心,在于他們能突破“小愛”,而施以“大愛”。改變社會冷漠現象需要社會制度的完善,但更重要的是明確一個道理:當今社會每一個人的生活都與他人息息相關,你今天的冷漠就可能導致自己來日的無助。
四、真心。在傳統“面子”文化背景下,很多人都置身于名譽、地位和輿論等外在控制中,怯于傾聽自己的心聲,終日生活在矛盾之中,諸如既仇富又攀富、既罵官又媚官、既排外又崇洋等等。面子追隨的是主流文化。在我國社會變革期,主流文化要靠大家來創造,這方面中國好人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典范。云南省保山原地委書記楊善洲放棄赴省城享受“高干”待遇的離休生活,駐扎荒山20多年,用生命的余熱把曾經塵土飛揚的大亮山變成了山清水秀的林場。起初在世俗眼里這位地委書記可能丟盡了“面子”,但事實上他成為人們心目中最有面子的離休市委書記。
五、良心。良心是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它既是孕育道德行為的源泉,也是控制不良行為的根本動力。我們常常感嘆某些見危不助、見死不救的人良心泯滅,叫罵假冒偽劣產品制造者沒有良心,但輪到自己的時候又邁過良心這道坎而違心行事。事實上,中國好人的優秀之處在于他們始終守得住良心天平的平衡。重慶村民吳恒忠在兒子車禍去世后,上山開荒種糧,日夜辛勞,節衣縮食,替子還債 15 萬余元。債主說:“老爹,不用還了。”吳恒忠總說:“人要講良心,借了錢就一定要還。”加拿大華僑徐女士從《多倫多周刊》上看到吳恒忠的事跡后 , 匯來了 800 元加幣 , 還來信表示要認吳老爹為親人。“今生不欠來生賬,子債父還道德高。誠信老爹吳恒忠,信義無價美名揚。”這是當地百姓對吳老爹的由衷贊嘆。
六、感恩心。感恩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與感激,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在美國和加拿大有感恩節,在我國也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感恩傳統。中國好人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他們都有一顆強烈的感恩之心,并分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突出的感人事跡。有感恩致富的帶頭人,有感恩奉獻的英雄壯士,有感恩幫扶的慈善榜樣,也有感恩盡孝的道德模范。現實生活中不乏對恩情的淡漠與遺忘,甚至過河拆橋、恩將仇報的人,但在人生的長河中,許多橋人們并非只走一次,拆了過河的橋,好比斷自己回去的路。因此,懷感恩心,關鍵是珍惜自己的擁有,并在飲水思源中找到自我,尤其在道德缺失、信仰迷茫的今天,更需要感恩的精神支柱。感恩才有回報,感恩才有幸福。
七、責任心。責任心首先是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及周圍環境所負責任或承擔義務的認識。其次是對事情自覺負責、勇于擔當的態度。集體文化背景下,集體先于個體,個體習慣于按自己角色規定而很少超越其邊界行事。此外,如果某行為非但沒獎勵甚至有可能帶來懲罰,個體就會回避責任,于是便出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社會自私現象。中國好人的過人之處在于他們能超越自身角色而實施善舉。開國將軍家屬龔全珍、河北農婦高淑珍10多年用單薄而堅強的肩膀挑起貧困學生、殘疾孩子的讀書夢,福建義務講解員林蓉蓉志愿服務1500多小時等等就是最好的例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公民社會,每一個公民都有自我實現的權力,同時也負有尊重和維護他人利益的責任和義務。
八、篤定心。篤定是相對于當代浮躁心態而言的、自信、從容與平靜的心態。高度發達的信息和通訊技術以及生活的多重選擇將人帶入一個躁動的年代,令世人眼花繚亂,以致盲目跟風、忘記自我。而改變浮躁,首先要靜下心來,明白自己內心的需求,進而確定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其次是排除干擾,腳踏實地的實現目標。浙江臺州市俞明德是我國建國后第一批少先隊輔導員,先后得到毛澤東等多位領導人的接見,但一直堅持崗位一干就是61年;為了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大連農民魏玉新靠撿破爛買影片為鄉民義務放電影40多年,贏得鄉民廣泛的贊譽。他說:“堅持了這么多年,我的價值終于重新被認可了,只要鄉親們需要,這電影我就要一直放下去”。人生是短暫的,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成一兩件事就沒有虛度年華。但如果心情浮躁,什么都想要,勢必朝三暮四,最終一事無成。
仔細想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所代表的“中國好人”的良好心態,其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體現,但與道德模范相比,我們又都或多或少差了一點點,就是對那些良好心態的堅持。“中國好人”都是普通人,他們做的每一件好事也都是我們普通人力所能及的事,其行為都是內心使然,而非外力驅動。因此,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行善濟世的信念,有顆忠于信念的忠心,有顆踐行信念的誠心,有顆驅動信念的愛心,有顆展現信念的真心,有顆維護信念的良心,有顆滋養信念的感恩心,有顆落實信念的責任心,有顆實現信念的篤定心,我們都會像中國好人一樣真正體驗到做人的成就和生活的幸福,會有我們理想的充滿關愛與和諧的社會。(李萬縣單長虹)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凝聚道德力量為中國夢加力
- 2013-10-31讓道德力量引領時代風尚
- 2013-10-31凝聚道德正力量 為“中國夢”保駕護航
- 2013-10-31“道德問題法律化”是一種軟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