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大橋及順濟南北側地貌(攝于1991年)
泉州大橋兩側如今高樓林立(本次航拍圖)
東南網10月31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曾小琴 陳麗娟 陳冷冷 謝向明 田米 文/圖)“整組航拍策劃,拍攝角度不錯,多角度呈現了泉州的美。”
“效果很震撼,從來不知道,從空中看泉州,泉州這么美,美得像一張圖畫。”
“16個版的航拍特刊,讓人印象深刻。”……
昨日,由海峽都市報閩南版、閩南房產網聯合主辦,福建通航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精心策劃的大型攝影特別報道“空中看泉州·航拍記錄”《飛越》特刊出街,引來社會各界熱議,暢談泉州發展。不少網友反饋說,這些航拍照片大氣、震撼、畫面沖擊力強;古城與新區,景觀分明,多角度展現了泉州的美。還有攝影界專業人士,找出了自己上世紀90年代時的航拍圖作比對,感慨泉州城的變遷。
泉州市方志委、泉州市檔案館等部門人士,都對這一航拍記錄贊許不斷,希望能將這些航拍照片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收錄《泉州年鑒》、檔案館館藏。
洛陽橋畔(攝于1991年)
洛陽橋畔如今生態保護依然良好(本次航拍圖)
部門聲音
泉州市規劃局局長、總規劃師黃世清:
“讓市民通過看航拍照片,對城市未來充滿信心。”
“很特別,很好,整組航拍策劃,拍攝角度不錯,多角度呈現了泉州的美。”昨日,泉州市規劃局局長、總規劃師黃世清對本報的航拍特刊贊許連連,愛不釋手。
黃世清說,海峽都市報聯合閩南房產網開啟“空中看泉州”航拍活動,自本月19日啟動以來,他一直都在保持關注,對這次航拍的成果,期望很高。在他看來,泉州有人文、有江景、有城建,古城有特色,新區有魅力。高空拍攝,與地面角度不同,一定能捕捉到另一種美,讓身居其中的市民通過看航拍照片,對城市未來充滿信心。
說到未來,泉州將有何新的發展動向?黃世清介紹,古城建設方面,目前泉州正著手研究從另一角度“復興”,如提升古城業態,在休閑、娛樂、旅游等方面豐富內容;同時,不僅僅只是引進文化創意產業,而是要讓業態內容更充實,讓更多高端服務性產業進駐,這方面,已聯合上海交大在著手相關規劃。
新區發展方面,泉州仍將以環灣為主題,增強各縣(市、區)環灣意識。近期,泉州將圍繞兩江、兩個綠道(山線、水線)建設,打造江濱景觀。
黃世清透露,當下,泉州正著手環灣資源整合,擬在晉江出海口兩岸,與環灣晉江江口一線,打造城市商務中心、金融中心,構筑T型結構環灣金核。
泉州市檔案館保管利用科科長林敏紅:
“希望能建檔保存這些照片,為館藏增添新類別。”
“這樣一份特刊,怎能沒有收藏價值?”昨日,看過本報的航拍特刊,泉州市檔案館保管利用科科長林敏紅說,本報此次航拍的活動,主題鮮明,既有東海、北峰等新城區面貌,又少不了開元寺、文廟等泉州老城區地標性建筑,讓人感受到“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真的很美。
她說,目前,該館館藏的照片中,近現代的照片較少。老照片多是從民間攝影家征集而來,展示的多數是城市和農村生活場景、民間戲曲及習俗表演等,真正涉及近現代城市建設的照片不多。如果報社愿意捐贈部分航拍照片給檔案館,他們將統一分類、編號,建檔保存這些照片,作為城市發展的見證,為該館館藏增添新類別。
泉州市方志委常務副主任張惠評:
“將這一次有意義的航拍活動,收錄《泉州年鑒》”
“效果很震撼,從來不知道,從空中看泉州,泉州這么美,美得像一張圖畫。”昨天,仔細讀完本報的航拍特刊,泉州市方志委常務副主任張惠評感慨道。
張惠評說,這些航拍圖片,不管是從構圖、場面、成像等方面,效果都很好,很全面,很好地將泉州的特色體現了出來。特別是封面大圖,展現出新老城的銜接,近處是老城的灰墻紅瓦,遠處是新區的高樓林立,整座城市生機勃勃。
張惠評說,影像比文字更客觀,更能體現泉州的美。他建議,這些航拍照片,可做成新年掛歷,送到更多百姓家。如果可以的話,明年《泉州年鑒2013》還可以征集部分圖片,將這一次有意義的航拍活動,收錄2013年活動記錄。
業界交流
泉州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林水坤:
“完整記錄了泉州當下的景觀,具有很好的閱讀美感和收藏價值。”
“很震撼,圖片很美觀,16個版的航拍特刊,給人印象很深刻。”昨日,泉州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林水坤說,能用四天的航拍,帶給讀者全新的視覺感受,很值。
林水坤說,近幾年,泉州新區建設步伐加快,城景變化明顯,尤其是環灣新區已成形。這時推出航拍,可謂高瞻遠矚。這份特刊,分塊清晰,幾個板塊讀起來一目了然,完整記錄了泉州當下的景觀,具有很好的閱讀美感和收藏價值。
泉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陳世哲:
“很漂亮,很特別,展現了泉州二十年來的城市建設成果。”
看到本報的航拍特刊,泉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陳世哲感慨頗多。他說,1991年,受泉州市政府之邀,他曾搭乘空軍安-2型飛機,拍攝了一組“空中看泉州”。當時飛機時速達到200公里/小時,航拍過程很匆忙,主要拍攝了鯉城、石獅、晉江等地。
讓陳世哲印象深刻的是,那時從鯉城上空俯瞰,底下多是紅磚瓦的平房,依稀見到少量工廠,最高樓就是溫陵路的賢鑾樓了。而溫陵路以東的地段,還是黃燦燦的農田,更談不上會有如今這么發達的路網。晉江南岸(尤其是泉州大橋以南),基本也是農田,房屋三三兩兩。
“整體來說,那時候的高空看泉州,談不上美,也不夠氣派。而這次海峽都市報的一張張航拍圖,很漂亮,很特別,展現了泉州二十年來的城市建設成果。”
文化暢談
泉州學研究所所長、閩南雜志社主編林少川:
“用‘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這句話來形容泉州都不夠。”
看過本報的航拍特刊,泉州學研究所所長、閩南雜志社主編林少川評價頗高:大氣磅礴,令人震撼,沖擊力強,回味無窮。
林少川用五個“大”來總結這次航拍。他說,大手筆,指此次航拍精心策劃、花了大力氣。大視野,指此次航拍角度新,搶眼球。大美景,指此次航拍文圖并茂,賞心悅目。大變化、大腳步,指對比他手中五年前的《空中看泉州》史料,比對泉州城市變遷,發現用“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這句話來形容泉州都不夠,讓人很是感慨。
泉州市文廣新局社文科科長謝萬智:
“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維系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
泉州市文廣新局社文科科長謝萬智說,從本次航拍特刊,再窺泉州古城風貌,不由想到,拒絕和防止趨同,保護和彰顯個性,是泉州城市建設中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謝萬智說,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泉州城市建設中的重大課題。豐富的物質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見證著泉州城市的生命歷程,保持和延續著泉州古城文化精神,同時也賦予了人們真切的歸宿感與認同感。此次航拍,不僅僅是記錄古城之美,更是一種行動,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維系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
泉州市文聯副主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瑞統:
“讓外部世界對泉州有一個清晰鮮明的印象。”
海峽都市報閩南版的航拍特刊,最讓泉州市文聯副主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陳瑞統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海之韻》的版面主圖——洛陽橋,他說,特別壯闊大氣。原來,像長虹臥波一樣的洛陽橋,從航拍來看才是名副其實的。讓人們看到歷史古橋的雄姿,更喚起對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懷想,同時對民間工匠的鬼斧神工由衷贊嘆。
陳瑞統說,泉州是歷史文化名城,今年又多一個桂冠“東亞文化之都”,成為代表國家文化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應該站在更宏觀大氣的層面上來展示自己的文化內涵和魅力。泉州有很多的文化資源,但是講一百項,別人記不住。要精心篩選提煉,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有價值的文化元素,讓外部世界對泉州有一個清晰鮮明的印象。這次航拍,不啻是一種很好的形式。
市場觀點
泉州東海開發有限公司:航拍特刊很好地展示了東海新區的建設成果。如今,不管是生活舒適度還是成熟度,東海片區的未來,讓人越來越期待。也正因為如此,東海的樓盤身處環灣核心區,站在運營商角度,公司不單是在建房,還在積極引入優質教育資源等配套設施。
寶龍城市廣場:特刊圖片直觀展現了城市美感,背后傳達的是城市建設的方向。晉江這幾年加大城市配套建設,如今世紀大道旁各種配套豐富,隨著年底寶龍城市廣場開業,居住、購物、飲食、娛樂等配齊,居住在此的晉江人,生活將會更便利。
泉州萬科:換種角度看泉州,頗有新鮮感,將豐州北峰片區生態、宜居的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北峰豐州文化底蘊深厚、交通便利、生態優美,正是這些資源,吸引著萬科。萬科也愿意擔負起自己的使命,為北峰再造美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泉州府文廟保護規劃》獲準實施 再現左學右廟
- 2013-10-30泉州報送11
- 2013-10-30泉州報送10
- 2013-10-30泉州報送9
- 2013-10-30泉州報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