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0月15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習家有著從嚴教子、勤儉持家的家風。習仲勛認為,作為黨的高級干部,端正黨風,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家屬做起。在父母嚴格要求下,習近平生活儉樸,在小時候常常和他弟弟一起穿姐姐們穿過的衣服、鞋子。在習近平走上領導崗位后,齊心專門開家庭會,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領域從事經商活動。習仲勛嚴于律己、嚴格教子的家風,時至今日,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嚴于律己——習仲勛嚴格家風的基礎習近平同志在給父親寄去的拜壽信中說:“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見《習仲勛傳》中央文獻出版社)
習仲勛家風嚴格,他對子女和親屬的嚴要求,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而這種嚴格,正是建立在習仲勛一心為民,嚴于律己的基礎之上。
·嚴格遵守黨性,一生珍視自己的名譽
在數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身處西北大地還是茫茫嶺南,無論是身為縣委書記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習仲勛都對群眾赤誠相待,“老老實實把屁股放在老百姓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女兒乾平“文化大革命”前畢業于外交學院,學的是法語,分配到《國際商報》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籌建光大公司,有意調她去工作。習仲勛聞知后,當面謝絕了王光英的好意,習仲勛嚴肅地對女兒說,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發揮作用,就怕你沒有本事。你是習仲勛的女兒,就要“夾著尾巴做人”。一句“夾著尾巴做人”,足見習仲勛對自己名譽的珍視,對黨性的遵守之嚴。
·嚴苛的物質需求,“吃飯一丁點都不浪費”
擔任國務院總理時,哪怕再忙,也要騰出時間照顧孩子,不請保姆,自己親身洗衣;在穿著上,孩子們的衣服和鞋襪大都是“接力”著穿,大的穿舊了,再讓小的穿。在吃飯時,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撿起來吃掉,一丁點也不浪費,吃到最后還要掰一塊饅頭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凈。在用水電方面,習仲勛習慣用浴盆洗澡,每次洗完澡的水留著讓孩子們再洗,然后還要用澡水洗衣服。家里廳堂的燈晚上一般很少打開,他要求房間里只要沒人,一定要隨手關燈。
治大國如烹小鮮,家國從來就不分彼此。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果家事都能理順了,如果身正,如果家齊,治國之道盡藏其中。習老深諳其中之要義,嚴格治家,家風賢良,如此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皆家風使然。
☆ 嚴格教子——嚴格家風令子女終身受益 習近平秉承家風,對家人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擔任領導干部后,每到一處工作,都會告誡親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從事任何商業活動,不能打我的旗號辦任何事,否則別怪我六親不認”。無論是福建、浙江還是在上海工作,習近平都在干部大會上公開鄭重表態:不允許任何人打他的旗號謀私利,并歡迎大家監督。(見新華社特稿《“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記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習老嚴于律己,除了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語言行動上嚴格教子,令其子女受益終身。對子女嚴格要求的思想,對今天的父母仍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嚴在不讓自己的孩子特殊化,自立自強
習仲勛“文革”后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他把幾個子女都放在基層一線進行摔打磨煉,不讓他們“沾自己的光”。現如今,不少家長對兒女太過嬌寵,使得這些孩子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較差。孩子一遇到事情,就想著讓老爸老媽去解決,自己完全若無其事,更因為太會“沾光”,才有了那么多“拼爹”現象,自立自強應成為家長以身示范,教育子女的第一課。
·嚴在讓孩子不虛榮,艱苦樸素
儉字相隨,給孩子傳家風。勤儉持家,既是習仲勛的治家本領,也是留給子孫后代的傳家寶。在高干子女中,習氏兄妹的艱苦樸素在大院里是出了名的。勤儉持家的傳家寶代代相傳,造就了孩子們的優秀品質。現在物質條件變好,勤儉節約的美德更是成為一個現代公民的必要條件,讓孩子明白浪費可恥的道理,是給家長的重要任務。
中國人歷來注重家風,“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顯而易見,良好的家風能夠讓子孫后代受益無窮。習仲勛嚴格家風提醒我們,當代父母,疼愛不是替代,教育子女最重要的是教他成人,培養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 結語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要成才先成人,良好家風,立人成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0南安市侖蒼中心小學“四個一”豐富文明學校創建活動
- 2013-10-30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從愿景到實踐
- 2013-10-30中央文明辦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網上訪談
- 2013-10-30盧浮宮藏品首次來華公開展覽 現地中海文明
- 2013-10-30廳堂懸掛家訓 培育文明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