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年邁,王算仍每天為臥床的七旬女兒熬粥、擦身,照顧得無微不至。
核心提示
女兒7歲時得了腦膜炎,落下終身殘疾,南安東田鎮藍溪村的慈母王算每天為她擦身、洗衣、煮飯,至今已無怨無悔地照顧她67年。如今,王算阿婆已102歲高齡,她舐犢情深、不離不棄的事跡經本報報道后,引起社會上的廣泛關注,當地部門、熱心市民紛紛前往看望母女倆。日前,記者了解到,因事跡感人,王算入圍中國文明網舉辦的10月份“中國好人榜”評選。
□本報記者 黃楓 陳小陽 文/圖
回顧 2萬多個日夜 堅守女兒榻前
1940年,王算的第三個孩子出生,取名洪火莓。5歲時,她就被送到南安溪美蓮塘村當童養媳。兩年后,王算想念女兒,便讓家人將她接回來。怎料沒多久,她突發高燒,送到醫院后,醫生診斷得了腦膜炎。這對王算猶如晴天霹靂,經過救治,女兒保住了命,但從此落下身體殘疾,手腳萎縮,無法行走。
原本家境就不好,加上女兒癱瘓在床,王算的丈夫萌生了將她丟棄的想法。“不管她變成什么樣,始終是親骨肉!”王算堅持要將女兒撫養成人。此后,丈夫下地干活,她則留在家里,寸步不離地照顧女兒。洪火莓16歲那年,有人到洪家說媒,但得知她是殘疾人后就放棄了,將她組建家庭的夢想瞬間撲滅。“既然嫁不出去,我們就認命吧。”王算抱著女兒痛哭。
1975年,丈夫因病去世,家庭的所有重擔落在了王算身上。這一年,她已64歲。夏天,她為女兒擰一條冰爽的濕毛巾洗臉擦身;冬天,她就準備一條溫熱的毛巾。做完這些后,她還得煮飯、洗衣服。女兒臥床的67年、2萬多個日夜里,王算不斷重復著這些,無微不至地照顧著。
王算每天都要拄拐出去買菜
回訪 身體越來越差 仍然呵護備至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來到南安東田鎮,探訪這對母女。“誰來了啊?”剛到王算家中,就聽到了洪火莓微弱的聲音。記者走了進去,王阿婆正搗鼓著電飯煲,準備熬粥,洪火莓則躺在床上休息。“是你啊,快進來坐,屋里有椅子。”看到記者,洪火莓笑著打招呼。雖然身體殘疾,但72歲的她視力仍比母親好些,一眼就認出了記者。她說,母親一直惦記著要對記者再說聲感謝,“經過你們的報道,很多好心人都來看望我們。”如今,她的笑容一直掛在臉上,不抱怨命運,只想和母親好好活下去。
記者發現王算頭上系著一條黑布巾。原來,天氣漸冷,阿婆身體虛弱,因此系條布巾防寒。“阿婆,你們的事跡入選‘中國好人榜’了。”記者把這個消息告訴她時,她一直道謝。
采訪中,熬的粥熟了,散發出淡淡的米香。王算蹣跚地走了過去,拔掉電源,小心地盛起一碗,手有些抖。“先給女兒盛一碗,不然太熱不好入口。”說罷,她轉頭看看女兒,眼中滿是慈愛,走過去輕輕幫她把被子蓋好,生怕著了涼。這一刻,洪火莓的眼眶濕了,“我母親身體越來越差,行動也越來越不方便,但還是堅持照顧我,每天都要拄著拐杖出去買菜。”
影響 事跡感人至深 入圍好人評選
由于事跡感人,經過層層推薦,王算入圍中國文明網舉辦的10月份“中國好人榜”評選。記者了解到,該活動共有692名候選人參評,本月底投票結束,11月初公布結果。評選分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5個類別,王算榮登的孝老愛親類別共有145位候選人,其編號為91號。想了解王算母女更多故事的讀者,可登錄中國文明網官網查看。
記者發現,孝老愛親類別的所有候選人中,王算阿婆的年齡可能是里面最大的。
記者手記:做好事不分老幼
102歲的王算阿婆入圍“中國好人榜”,記者并不感到意外。她用大半輩子悉心照顧殘疾女兒,即使自己身體虛弱,也從沒有過放棄的念頭;她用“我會一直照顧你,直到我入土”的承諾,去堅持做著好事,向我們展現了世間最偉大的母愛。面對命運的多舛,她淳樸、慈祥的笑容訴說著一種令人折服的堅強。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公交車上主動讓座,尊老愛幼;勤懇做好每一項工作,堅守崗位;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點點小事,都會在不經意間溫暖人心。正如王算阿婆,她雖然照顧的是自己的女兒,這種“好事”并不算驚天動地,但卻在平凡中透露著不離不棄,履行著一輩子的承諾,感染了許多人。試想,如果不是因為無私,不是因為奉獻,她怎會在年邁時,還能堅持最初的那份愛心?所以,做好事不分老幼,不分大小,重要的是能夠堅持,并實實在在地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人世間就會充滿愛與溫暖。(黃楓)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29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北京西城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