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 光整的臉部,皮膚顏色均一,眼睛可以睜閉……如今,小梅的臉部煥然一新。29日上午,記者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的病房里見到了術后兩周的小梅,躺在床上的她開心地和大家打招呼,微笑的表情十分自然。雖然右側臉部還有些許瘀斑,但以后會慢慢恢復。
不久前,本報報道了17歲的莆田女孩小梅因年幼時全身多處被火燒傷造成面部毀容,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接受省內首例“中國式換臉”。兩周前,協和醫院為小梅做了手術,前后歷經近10個小時,換臉手術獲得成功。
小梅“換臉”后更自信了
整形外科主任醫師郭志輝向記者介紹了換臉手術的5個步驟。第一步,他們將小梅胸前那塊培育了9個多月的新皮膚分離開,只留下當時預構的血管。為了手術時更容易找到這條所謂的“生命線”,術前他們特意用硅膠片作為標記,方便手術時加以保護。第二步,由于小梅的眼睛、嘴巴和鼻子因燒傷導致移位,醫生們先將這些部位的疤痕切除,進行松解、復位,使五官回到正常的狀態,還用假體為小梅墊了一個新下巴,使臉部更加立體美觀。第三步,找到原先設置好的旋轉點,將這塊新皮膚從胸前旋轉到小梅的臉部。第四步,醫生們按新皮膚的血管走向進行剪裁,在眼、口、鼻這些位置切開的同時,還要保證臉部兩端的皮膚完好。第五步就是縫合皮膚,對皮下韌帶進行固定。拆線后,醫生們還為小梅畫上了眉毛。
整形外科副主任醫師江成鴻說,手術時雖然切除了小梅臉上的疤痕,但完整地保留了表情肌,將來小梅可以像其他女孩一樣自然地表達臉紅、害羞等細節表情。
“手術很成功,一個星期后她就可以出院了。”江成鴻稱,如今小梅的傷口基本愈合了,后期他們會為她戴上面套,抵抗皮下疤痕的收縮。目前,小梅臉部的血液大部分還是依靠脖子上預構的血管供應,隨著慢慢恢復,血液的神經會在表層肌下直接生長到臉部的表皮,等到臉部皮膚穩定成活后就可以進行后期面部的精雕,這大概需要兩三個月時間。
拆線后,小梅開始喜歡照鏡子了,每天都觀察自己臉部的變化。小梅的母親柯女士告訴記者,自從那次出意外后,小梅變得很自卑,鏡子也不敢碰,小伙伴們都躲著她。隨著臉部情況一天天好轉,小梅的笑容多了,慢慢地開朗自信起來。
各地愛心人士積極捐款
29日上午,在醫生的鼓勵下,小梅拿起筆,在白紙上工整地寫下一張感謝信:“感謝醫生護士,那些關心我的人,還有許仙源、蘇伯伯、基金會。所有愛心人士,感謝你們,謝謝你們大家!”
省婦聯兒童工作部部長、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徐亞力拿出一張表格,上面是近期資助小梅的名單。最大的一筆1萬元是福州一名退休老太太捐助的,當時她從鼓屏路邊走邊問直到捐助地點,捐錢后堅持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后來因為登記的需要才告訴了工作人員,連捐贈證書都沒有領就離開了。去年第一個為小梅捐助2萬元的莆田老鄉游文晃剛剛被評為福建省道德模范,得知小梅進行了手術,立即將8000元獎金打入愛心賬戶。此外,廈門一中13歲的蔡昱錕剛剛被評為福建省美德少年,他不僅捐出了5000元獎金,還捐出了1000元壓歲錢。
徐亞力說,還有許多市民得知小梅的遭遇后,紛紛將善款打入愛心賬戶,10月12日至23日,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共獲得54138元的善款。
據了解,小梅的后續治療還需要一定的費用,愛心捐助行動仍然在進行。如果你也被這個堅強的女孩打動,請加入愛心幫扶行動中,所有捐助款項將由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統一分配。
捐款賬號:1402023609014404467(捐款時請注明“許劍梅救助資金”)。開戶名: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開戶行:工行福州市華林支行。
相關新聞
“新臉”生長良好,以后也會像普通人一樣長痘長斑,也可進行美容
小梅已經會笑了
本報記者林雅賴麗蓉/文 呂誠/圖
在做完換臉的最后一期手術后,莆田燒傷少女許劍梅變得愛照鏡子了。昨日,看著自己生長良好的“新臉”,她笑了。
醫生說,小梅已能夠“指揮”全新的面孔完成一些面部表情。這意味著我省首例“中國式換臉術”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耗時10小時完成“新臉”移植
14日中午12時許,小梅被推進手術室。我省首例“中國式換臉術”進入最關鍵的時刻——旋轉移位“新臉”,同時進行面部設計。
昨日,協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郭志輝和副主任醫師江成鴻揭秘了當時換臉的整個過程。
據他們介紹,最后一期手術分為6個步驟,耗時約10小時。
小梅用筆寫下了對大家的感謝
當日12時許,醫生們先把“種植”在小梅肩胸部的皮瓣組織切下,再次進行皮瓣延遲手術,檢查“新臉”的血供情況。
醫生們發現僅靠預構的血管供血,“新臉”絲毫沒有發黑的情況發生。這意味著,“新臉”無需再養,可以進行移植。
13時30分許,醫生們開始尋找預構的血管,“剝離”出來對其進行保護。這是“新臉”的生命線,一旦碰破,就意味著手術失敗。
半個小時后,樹枝狀的血管網被分離出來,“新臉”的血運主干保護完整,接下來就是旋轉。
醫生們對小梅臉部的五官進行復位,在不傷害表情肌的情況下,削除密布的凹凸不平的疤痕,同時對她的口狹窄、眼瞼外翻等畸形進行松解復位,接著,又用假體給她墊了一個新下巴。
隨后,游移的“新臉”被旋轉到小梅的臉部,醫生們開始根據小梅的五官進行“新臉”的剪裁調整。
為了避免損傷新臉血管主干,剪裁也很講究技巧。在進行透光試驗,了解新臉的血管分布后,醫生們才慎重下刀。
最后一步是新臉的固定縫合。這也不是簡單的活,“新臉”不是簡單地覆蓋上去,還要考慮到表情的對稱性,不僅連接處要縫合,在表情肌的某幾個點也要進行縫合,同時還要進行皮下和肌肉的深部固定。
比如,在展現笑、撅嘴、鼓腮等面部表情時,會出現鼻唇溝。因此,醫生們在縫合時,要隨時調整,最大限度做到細致、平整,使口角、鼻翼保持對稱性。
手術到底縫了幾針,江醫生說,多得記不清了,只知道當時好幾名醫生輪番上陣,縫合了2個多小時。
而此次手術的麻醉也是一大難點。由于小梅燒傷后張口受限,當日3個麻醉醫師一起上陣,才成功通過鼻子插管為她進行艱難麻醉。
醫生們在手術臺上一直忙活到當晚10時許,護士也換了兩三撥,手術才結束。讓人振奮的是,“新臉”的移植很成功,他們第一時間將這個消息告訴焦急等待的家屬。
“新臉”皮膚光滑已能“微笑”
昨日,在協和醫院整形外科病房,記者見到了小梅。她的“新臉”還沒有完全拆線,右臉還有紅斑沒有完全消退。
記者觸摸小梅的“新臉”發現,皮膚很光滑。而小梅也可以感覺到,記者剛沖過自來水的手指稍微有點涼。
小梅說,她對手術的結果非常滿意——無論是從外觀上還是功能上。對于能重新擁有一張光滑的臉,她至今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術后,小梅“新臉”的日常清潔,一直是她的媽媽在做。她媽媽每天會用生理鹽水給她的新臉進行清潔,同時用眼藥水、百多邦等對縫合處進行消炎,一天兩次。
郭志輝主任說,術后小梅恢復良好,也不用服用其他藥物輔助治療,現在需要的就是慢慢修復的時間。小梅臉上的紅斑是靜脈淤血,大概在術后21天就會完全消退。
由于此次小梅移植的臉皮厚薄適中,帶有一定的皮下脂肪,因此術后效果很好。小梅已經學會使用新面孔表達“笑”這個表情。
當然,小梅的表情與正常人的表情還是有區別的,做不到太夸張的表情。不過,隨著時間的增長,她還會有更細膩的表情。
“新臉”也會長痘長斑也能做美容
小梅的“新臉”慢慢變好后,會不會像正常人一樣有長痘長斑的煩惱呢?她能不能敷面膜,做一些面部美容呢?對此,江成鴻說,小梅的“新臉”有皮脂腺、汗腺和毛囊等正常皮膚結構,所以也會出現這些正常人的皮膚煩惱。
如果小梅今后由于生活飲食作息的種種原因,導致皮膚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堵塞等情況,就可能長痘痘,如果太陽曬得過多,一樣會長斑。
隨著恢復的時間拉長,小梅“新臉”對外界冷熱變化的反應還會更明顯,如熱的時候會冒汗。
同時,郭志輝主任補充說,小梅的“新臉”完全長好,與表情肌有效粘連需要3個月的時間,因此不宜大力地揉搓臉部。
“新臉”相對正常人的臉皮會更脆弱一些,抵抗能力會差一點,但皮膚正常的新陳代謝、受傷后的愈合能力等功能都不缺。今后,她也可以敷面膜,做一些面部的保養和美容。
此次,小梅換了約3/4的臉,保留了她的額頭。郭主任說,這主要是考慮到皮源的問題,同時額頭燒傷并沒有那么嚴重,用劉海遮蓋住就能解決。
接下來,醫生還將對小梅的“新臉”再次進行設計,如下巴還要再進行調整,眉毛也要重新設計,另外術后“新臉”的康復治療,如保養等問題,醫生們也將持續關注。
對話 小梅:心里滿滿都是感謝
昨日上午,記者在病房中也見到了小梅的一家人。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小梅的媽媽柯女士百感交集,笑容當中夾雜著淚花。
“小梅毀容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每天都低著頭走路,更別提照鏡子了。”柯女士說,換臉后,小梅最大的變化就是笑容多了,愛照鏡子了,也會主動和醫生還有其他病人交談。
柯女士說,他們一家經濟困難,“這次小梅換臉成功,特別感謝社會各個愛心人士,還有醫生護士們。”
據省婦女聯合會兒童部部長、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徐亞力說,從10月12日媒體開始報道至10月23日,有114個愛心人士向福建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許劍梅救助資金”)捐款,共達54138元,其中最多的捐款1萬元,少的也有10元。
一名76歲的老人,由于不知道省婦女聯合會的具體位置,從鼓屏路一路詢問才走到省婦聯,在查看省婦女聯合會兒童部的主管單位等相關證件后,捐出了1萬元,連名字都沒留下。
13歲的少年蔡昱錕,捐出自己獲得省助人為樂少年的5000元獎金以及1000元的壓歲錢;還有莆田的游文晃,捐出省道德模范的8000元獎金……
昨日上午,一位住在1號病床的老人家準備出院時,聽說了小梅的事情后,十分感動,當即找到徐部長捐了200元。
“我心里滿滿都是感謝。”小梅說,在治療前,她想都不敢想,有一天能擁有一張正常人的臉。
她十分感謝協和醫院整形科的醫生護士們,還有婦聯的徐阿姨、那些認識的以及不認識的愛心人。“其實謝謝這兩個字無法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但是除了謝謝,我不知道該怎么說。”
從采訪開始到結束,小梅的雙手都緊緊地握著江醫生的手,長時間的相處,讓她對江醫生非常地信賴。
“等完全好了以后,我打算先回去讀書,如果學習跟不上,就去找一份工作。”小梅說,“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延伸 普通人也可以換臉嗎?
傳統的換臉手術中,醫生們都是選取死去6至8小時的捐獻者,取下他整個臉部的皮膚,移植給有需要的病人。但這種異體臉面的移植存在排異,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可能導致嚴重感染、倫理等諸多難題。
而此次協和醫院開展的“中國式換臉”解決了上述的難題,不存在排異以及嚴重感染、倫理等方面的問題。
那么,普通人想換一張臉的話是不是也可以換呢?江成鴻醫生強調,普通人完全沒有必要冒這么大的風險和痛苦換另一張臉。
根據去年英國《經濟學家》公布的“各國整形排行榜”,中國整形手術量位列第四。
福建省衛生廳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委員、福建醫科大學人文學院醫學倫理教研組老師陳旻表示,生命倫理學包括四大基本原則,即尊重、自主、無傷與有利、公正等。
從倫理方面來說,整形最有爭議的就是換臉術,如克隆他人的形象。不尊重他人的肖像權,對他人造成了傷害,就違背了無傷原則。
在換臉中,全臉移植爭議更大。“捐臉”也屬于器官捐贈,在這當中涉及身份識別,還包括心理變化的疏導。對于“捐臉”者家屬也同樣存在心理承受的問題,也需要進行疏導。同時,由于“捐臉”的人群很少,因此臉部器官資源屬稀有資源,在資源分配上還存在公平、公正的問題。目前該手術開展得比較少。
對于時下不少人因為對自己的身體部位不滿意而進行整形的行為,陳旻說,在割雙眼皮、隆胸等整形美化的過程中,對他人并沒有造成傷害,而愛美人士本身也擁有選擇整形的自主權,因而這些整形在倫理上的爭議相對比較小。
莆田17歲毀容少女將“換臉” 下巴養“皮膚球”
花季毀容少女換臉追蹤 “新臉”移植已初步成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28晉江市開展"愛心暖職場禮包送健康"防艾宣傳活動
- 2013-10-24從QQ群到“真情在線愛心團隊”
- 2013-10-2419歲小伙兩度自殺未遂 各界愛心助其重燃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