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拐杖撐起的“幸福夢”
導語
黃色工作服、大口罩、灰頭土臉,這是人們對環衛工人最熟悉的印象。他們以“一人之臟,換來萬人之潔”的奉獻精神,將城市打扮得整潔美麗。我們關注他們,不僅僅是為了感激環衛工人的辛勤工作換來整潔美麗的環境,更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他們,呼吁大家理解尊重他們的工作,減少自己的不文明行為。你的文明行為,就是對他們最大的關愛!
現在,讓我們帶著崇敬走進環衛工人的世界,聆聽他們的故事,見證他們的堅持。
環衛工人節的起源及簡介 我國環衛工人現狀
·單調重復:4小時彎腰100多次
“當旭日從城市的滿目蔥綠中冉冉升起,有一種笑容蕩漾在每一條大街小巷“這是一首贊美環衛工人的詩,他們無論春夏秋冬、烈日當空,在每一個角落,默默地美化著我們的城市。記者在跟拍環衛工人黃天容時計算了一下,從下午2點至晚上6點,她彎腰撿垃圾的次數就超過100次。>>>
·工作時間:深夜凌晨依然在工作
凌晨的城市,靜謐,溫暖。在這夜的城市里,有無數環衛工們在不為人知的深夜凌晨,日復一日、夜復一夜,日日未曾間斷地,默默清掃,靜靜保潔。一個小小的煙蒂躺在整潔的道路中間,分外刺眼,唐玉珍急急上前,彎下腰,拿起掃把,將這小小的垃圾掃進簸箕。再走走,再看看……>>>
·辛勤付出:為城市美麗而堅守
王建強今年57歲,1981年從父親手中接過垃圾板車到現在,已經有足足32個年頭了。先后掃過兩年大街,當過七年清潔工人,拉過六年垃圾清運板車,談起環衛工人為城市美容的艱辛,王建強的感觸最真切。為了城市的整潔美麗,許多環衛工人即使生病也堅守一線,在他們眼中,只要城市環境優美了,再苦再累都值得。>>>
鐵道“環衛工”
夜晚里的環衛工人
有人說,環衛工人是在用生命替我們每個人的不文明行為埋單。這不是危言聳聽。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環衛工人清掃垃圾時被撞的事件,就經常見諸報端。相對于這些危險,讓環衛工人覺得委屈的反而是一些小事兒:市民隨手扔垃圾,電線桿上清不掉的小廣告,勸解人們講文明時遭遇的白眼……
·聽聽環衛工人的吐槽:
張師傅:每天最難清理的就是公交站臺附近的垃圾。有人喝完豆漿,隨手將杯子丟在地上就去追趕公交車。我從來不去制止,而是上前清掃,這是我的工作。可掃完不到10分鐘,垃圾又遍地了。有時候,一些沒吃完的食物粘在地面上,很難清理。
劉師傅:很多商鋪老板都將垃圾堆在門口。風一吹,垃圾飄滿整個路面,只能再重新打掃。有一次,我上前提醒一家商店的老板不要亂扔垃圾。他說:“你清理垃圾是應該的,我交有衛生管理費。”
王師傅:深夜常有罐車經過,將水泥灰漿遺撒到路面上。等到第二天上班清掃時,灰漿已經凝固,粘在路面上。用掃帚掃不掉,只能用鐵锨一點點鏟掉。>>>
·“我只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們這個群體的艱辛”
10月19日上午,吉林市民李先生在騰訊微博發了一條微博,“打著吊瓶工作的環衛工人,師傅說,活得干完,車不能丟。”該微博配發了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名環衛工用右手舉著掃帚,掃帚上掛著吊瓶,左手扎著針,用腹部拉著車快步行走。多名網友被該環衛工人的敬業精神所感動,對他不吝贊美之詞。
“其實我不需要別人贊揚,也不需要別人幫助,我只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們這個群體的艱辛,大家不亂扔垃圾,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環衛工宋寶珠說。>>>
·微點評·讓環衛工人不再心酸
我們平時腳下整潔的路面,四周干凈的環境,不是憑空而來的,是環衛工人用自己的雙手和勞動換來的。僅僅憑借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對他們充滿感謝和感激。環衛工的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危險,同時工資之低,待遇之差,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注和關愛,而不是去踐踏他們的勞動果實、勞動尊嚴,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愛護環境,尊重他人,讓環衛工人不再心酸!
環衛工在路中央清掃垃圾。日常生活中,常有人隨手將垃圾扔到車外,而環衛工人們只能冒險清掃。
小孩隨地大便,環衛工要求處理遭潑糞。圖為派出所辦案民警向曾大姐了解情況。
10月18日,宋寶珠一邊打吊瓶一邊推垃圾車,這個場景被一名網友拍下上傳到微博上,感動了眾多網友。而宋寶珠說:“我只希望大家能理解我們這個群體的艱辛”。
·多方幫助 讓環衛工人感受溫暖
哈爾濱:環衛工在崗受傷將無條件獲得法律援助
哈爾濱市司法局和市城管局聯合出臺《哈爾濱市環衛工人法律援助暫行辦法》,將全市環衛工人納入法律援助服務范圍。據悉,環衛工人在崗位上受傷,將無條件獲得法律援助。《辦法》于10月26日起實施。
為方便環衛工人就近獲得援助服務,日前司法行政機構已在各區縣(市)設立了18個環衛工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開通了“環衛維權綠色通道”,對于一些緊急重大事件,將先援助后辦審批。 >>>
廣安:給環衛工另一個“家”
為了體現人文關懷,表達對環衛工人的尊重和關愛,根據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市政環衛處投資25萬元,購置了10座環衛工人休息間,分別安放在思源大道、金安大道、建安路、廣寧路等城市主干道上,內設坐椅、儲柜、衣帽鉤、整容鏡等,能給環衛工人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
“有了休息間,我們再也不怕風吹日曬了!”環衛工吳紹蓉說,環衛工人休息間投入使用后,她有了“家”的感覺。“休息間里,不僅有專門的柜子,還可以在里面換衣服、放工具等,累了也可以在里面休息一下,感覺就像我們的另一個家。”
對于環衛工人休息間的投入使用,市民們也給予高度認可。市民袁道芬認為此舉體現了對環衛工人的人文關懷。>>>
陜西咸陽:衛工人休一天 三千干部來頂班
10月26日,是陜西省咸陽市確定的“環衛工人節”,咸陽市、區兩級政府照例讓全體環衛工人休息一天,約3000名干部上街頂替環衛工打掃衛生,同時對環衛工人予以獎勵慰問。
據悉,咸陽市已連續8年舉辦環衛工人節慶祝表彰活動,先后拿出120多萬元獎勵環衛工,同時活動當天全體環衛工休息一天,安排洗澡、理發等休息體驗活動。環衛工作由市、區兩級干部代勞,8年來累計已有3萬多名干部上街“頂班”。 >>>
濟南:建“一元基金”供環衛工人免費早餐
去年以來,濟南市城管局發起“愛心早餐”活動,并推“一元基金”,并在濟南慈善總會設立專門賬戶,不少單位和熱心人士紛紛以各種形式加入到捐款行列。截至目前,“一元基金”已經收到捐款近17萬元,購買早餐券5萬余張,城區8000余名環衛工基本全部吃上免費早餐。 >>>
·互相尊重 讓環衛工人少些心勞
合肥:為環衛工“慶生”譜曲
“喧鬧的城市,只有你默默無言;夢中的城市,只有你深夜無眠;勞碌的身影,是街頭的春風;橘黃的馬甲,是溫暖的火焰。”一首深情而舒緩的《馬路天使》,獻給每一個夜晚那些橘黃色的身影,這首歌曲是由蜀山區城管局組織進行的公益性創作,旨在歌頌環衛工人平凡而感人的形象,傳播“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潔”的行業精神。>>>
蕪湖:網友承諾“不讓環衛工人跟著垃圾跑”
近日,網絡上流傳的一則微博感動了很多網民,微博內容為“天涼風大 別隨手丟垃圾讓環衛工人追著跑。環衛工人真心不容易。秋意漸濃,不少地方開始刮風、降溫,散落在路上的垃圾會被吹得滿地跑。別隨手丟垃圾,用行動關愛環衛工人!我轉發,我承諾!”。該則微博引發網友們紛紛評論,網友wiby112233說:“我愿承諾,用自己實際行動,減少環衛工人不必要的麻煩,在力所能及的能力下,愿為他們盡一份力。”網友迷迭香的唯一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我承諾。”>>>
雅安:逐漸提高的文明素養讓環衛工人欣慰
隨著城市文明建設日漸成熟,以及各種文明理念漸入人心,走進如今的雅安市上里古鎮,不僅大多數商戶已養成將垃圾定點、準確投放的好習慣,而且連帶著周圍村民和外地游客在文明用餐、文明經營、文明出行、文明禮貌用語等養成了更好的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素養的整體提升有目共睹,而城市文明的提升也必將是一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路。>>>
德陽市綿竹市幾名環衛工人安心地坐在專門為他們而設的椅子上休息、喝水。
太原市制作環衛工人節宣傳片——《走近環衛工》。
合肥市制作首個環衛工主題MV,致敬所有一線環衛工。
瀘州市發起“我當城市美容師,換你放假一小時”公益活動,為當地環衛工人送上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
臨沂市組織藝術團走進環衛處進行慰問演出,讓兩百名環衛工人享受到了文化大餐。
威海市邀請環衛工人乘游輪欣賞城市美景,放松身體愉悅心情。
結語
城市的美麗,離不開環衛工的努力,更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值得欣喜的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環衛工的工作都表示理解,并且身體力行地以自己的文明行為為環衛工“減負”。
文明城市的建設,有賴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參與。這樣的身體力行,一定能推動每一個人為社會更文明添把柴。在關注環衛工這個值得尊敬的群體的同時,我們更關注的是每個人的內心。我們期待,與城市基礎設施、公共環境同步提高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素質。讓我們一起,成為與城市文明同行的美麗人群。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