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張曉風贊同高考增加語文分量
張曉風為廈門的讀者簽名售書
早報訊(記者康金龍 文/圖)連日來,北京高考改革,對英語減分,對語文加分引發熱議,這股熱議之風也傳到了臺灣。昨日,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在廈門參加文博會活動時表示,她贊同提高語文在高考中的分量,認為這是好事,提高語文分數,可以提升學生對語文的重視,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高考語文加分是好事
張曉風在兩岸有著眾多讀者,上世紀60年代中期,張曉風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起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有多篇作品入選大陸及臺灣中學的教科書,她的散文《行道樹》還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一語文課本,余光中先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她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昨日上午,參加文博會的張曉風應廈門市圖書館之邀,在廈門市圖書館開講《兩岸三地的語言》,同時與書迷互動,回答讀者的提問,為讀者簽名售書。
張曉風最近也在關注大陸高考改革話題,對于北京高考改革,計劃從2016年起將高考英語由150分減為100分,將語文的總分由現在的150分提高到180分,張曉風說:“國文跟英文比例調整,這是很好的事”。她認為,語文是表達自己、記錄自己的很好的工具,掌握好自己的母語才是一件幸運的事。張曉風贊同高考改革增加語文的分量,她認為提高語文分數,可以提升學生對語文的重視,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繁體字更有文字意境
對于繁體字學習,張曉風認為,繁體字更有文字的意境,更能夠理解字的意思。
比如灰塵的“塵”字,簡體字寫成“塵”,而繁體字是“塵”,簡體字“塵”,上面一個“小”,下面一個“土”,小土為灰塵,似乎是實驗室得出的結論,而繁體字“塵”,上面一個“鹿”字,下面一個“土”字,鹿奔跑下的土地,就會揚起一片灰塵,十分有動感,更像是一個電影畫面,“那一年,我在蒙古國曾看過一隊鹿群跑過,鹿的腿十分有力,蹬過的大地跟著顫抖,上空就會塵土飛揚”。
有壓力不妨苦中作樂
有讀者說,張曉風寫的散文,讀后讓人心境平和,生活壓力這么大,她是如何做到心境平和的?
對此,張曉風說,現在隨處都有壓力,人人都有壓力,要想改變自己的心境,不妨苦中作樂,有句歇后語叫做: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生命的長河,難免有悲痛和壓力,我們在對抗里頭得到了某一種樂趣,將這些樂趣寫下來與人分享就是寫作。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