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風10月28日訊(通訊員王冰冰)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正是提醒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不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勤儉節約逐漸被許多人拋之腦后。或許也正是因為此,2006年,聯合國將每年10月31日確定為“世界勤儉日”,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審議通過的“八項規定”中,也明確提出要“厲行勤儉節約”。那么在生活中,大家是否都做到了勤儉節約?是否在有意無意中浪費了什么?
“餐桌浪費”大為改觀
提及“勤儉節約”,很多人都會想到“餐桌浪費”問題,在諸多媒體的相關報道中,時常會看到請客吃飯時,點的菜過多而導致浪費的現象。在餐飲業發達的石獅,是否也存在同樣的情形?
在榮譽酒店二樓,記者“隨意”走了一圈,恰遇幾撥客人結束就餐離開。記者注意看了下餐桌上的飯菜,未發現有明顯的剩菜剩飯現象。期間,還看到一名酒店服務員提著一個打包好的餐盒,在電梯口交給客人。一名在中餐廳工作的服務員告訴記者,她在該店工作了快一年的時間,平時很少看到“餐桌浪費”現象,“客人一般都會根據人數來點菜,有吃不完的也都會打包帶走。辦宴席的也一樣,有剩的菜也會要求打包,主人如果覺得打的包比較多,也會叫親朋好友帶走一些。”
在愛樂皇冠假日酒店,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石獅從事餐飲行業多年,以前,許多客人到酒店里就餐時點的菜都比較多,吃不完也不會打包帶走,特別是辦酒席的時候,浪費現象尤為嚴重。但近一兩年,隨著倡導“厲行節約”、“光盤”行動者的增多,人們就餐時的節約意識也增強了,這種“餐桌浪費”現象也大為改觀。現在客人點菜一般都不會過量,酒店方面也會根據就餐人數進行提醒,如果發現有剩菜,也會幫忙打包好給客人帶走。
讓節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即將到來。而就有關“勤儉節約”的話題,記者在走訪中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比如,一些商家認為,對于“做生意”的人來說,首先要考慮的是方便顧客,即使有時可能會造成一些浪費,但也在所不惜。而對于一些“個人浪費行為”,有市民則認為,現在物質條件好了,有時浪費一些不必太在意,有的甚至認為“有時浪費也是一種拉動消費”。但顯然,這些都是對勤儉節約的“誤解”。
好客的石獅人到酒店、餐館時,總喜歡多點幾道菜來招待客人,這是人之常情。而提倡勤儉節約,則是要“適可而止”,點的菜夠吃就好,如果吃不完可以打包回家以免浪費;家電商場為了方便顧客,更好地招攬生意,多開幾臺電視讓顧客挑選自然無可厚非,但“全場都開”顯然不是“良策”,特別是在沒有顧客的時候,完全可以考慮適當地關掉一些;酒店客房無法拒絕向顧客提供一次性用品,但可以倡導自帶洗刷用品,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予以獎勵等方式來提倡勤儉節約;家里的閑置物品多了,如果不能回收利用,也可以考慮送給他人以便“物盡其用”……而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用電往往只是與個人的習慣相關,隨手關燈、關水龍頭并非難事。
勤儉節約,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一味地倡導“省錢”,而是強調“適度消費”,在勤儉節約中享受有質量的、健康的生活。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