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人士的就業困境
現實狀況印證了媽媽們的擔憂。
筆者在連江琯頭鎮濟民中醫推拿診所見到倪周松時,他正拿著掃把打掃衛生。
22歲的倪周松屬中度智障,去年剛從特教學校畢業。“周松做事很認真,目前正在學習推拿的基本手法。”37歲的柳智飛是倪周松的舅舅,也是推拿診所的老板。他本身患有小兒麻痹癥,腿腳不便,16年前在福州培訓按摩推拿后,開辦了這家診所。
這個小小的診所是他家庭唯一的經濟來源,微薄的收入無力再承擔安置倪周松的重擔。“周松目前也沒有其他去處,我姐姐就讓他到我這里學習,反正多門手藝多條路。”柳智飛說。
相比于倪周松生活能夠自理并且已在學習謀生技能,在57歲的鳳城鎮綠茵村居民陳秀英眼中,兩個智障兒子的未來,則讓她十分憂慮。
陳秀英丈夫早逝,自己患有高血壓,家庭唯一的收入就是通過出租房子,每月收取400元的租金。大兒子陳文建今年32歲,患有重度智障;小兒子陳文清今年24歲,從特教學校畢業近8年來,最長的工作時間不超過3個月。
“目前就業最困難的應該是智障人士,最近幾年這一情形愈發突出。”連江縣殘聯就業
項目負責人吳惠如說。
按照政策,目前企業招收大中專畢業的殘疾人,每招收1人,每個崗位給予企業一次性補貼5000元,安置智力殘疾人1個崗位算兩個補貼名額,還可申請其他免稅優惠政策。
但即便如此,企業招收智障人士的意愿普遍并不高。
“前幾年我們邀請一家服裝工廠到特教學校開辦服裝技能培訓班,結果開班不到1小時,企業就放棄了。”吳惠如說,“連江特教以智障學生居多,那天一開課,學生們拿著剪刀互相玩起來了,場面根本控制不住。”
另外一個不斷凸顯的問題是,智障人士進入企業工作后,存在因不適應職場要求而無法長期工作的狀況。
倪周松從特教學校畢業后,進入福州榕港紙箱廠工作,然而上班不到10天就辭職了。
“殘障學生惰性高,他們長期在學校與家長的保護下,到工廠要獨立面對工作及陌生的環境,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導致出現不能長期穩定工作的現象。”連江特教學校校長莊維佺說。
莊維佺認為,針對已經進入社會的殘疾人,不僅要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更需要加強心理輔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6-17出生被棄失去雙臂養父母離世“折翼天使”志愿路
- 2012-11-22詹紅荔:慈母般守護“折翼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