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雅致中山路:小巷深處古宅第 中西合璧洋味濃
http://www.caoliu14.com 2013-10-25 14:27:51 來源:泉州晚報
鎮撫巷葉氏故居建筑風格中西合璧
玉犀巷、新府口 深巷飄來古早味
據說,舊時玉犀巷中有鎮雅宮,宋為都稅務,清為文昌夫子廟,宮前屏墻上有一頭玉犀石雕,巷故名玉犀巷。從中山路拐入,步行十多米后有一分岔口,依稀可聽到附近基督教泉南堂里的鋼琴聲傳來。迎著旋律,記者踏入左側小巷。然而入巷后,西洋樂聲卻從耳邊消逝,心瞬間被閩南古韻所捕獲,歸于寧靜中。
玉犀巷9號有一數米見方的大埕,其東邊是舊時古大厝留下的兩間護厝。院子里,陽光照在石椅上,金橘樹枝頭未熟的果子隨風擺動,一位銀發阿婆正拄拐到院子里倒痰盂。這里俗稱“李伯府”,是清代閩浙總督李廷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歸里所建府第。阿婆姓吳,84歲了,是這家的媳婦。她說,古厝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拆毀了大部分,現在見到的是后來又建起的平房。然而李家的西南角依然存有一段出磚入石的墻。
吳阿婆雖需拄拐走路,從井里汲水時卻十分利索。院子一角有口蓮花臺古井,水面漂浮著兩三片落葉。“水干凈得很!”她笑著說,“用來拖地、洗衣服正合適?!?/p>
告別阿婆返回岔口,再進入右側巷子,待回過神來已到新府口巷。兩側紅磚古厝向遠處延伸。其中,一堵圍墻尤為引人注意——它以碎磚、殘瓦、石塊、瓷片、蠔殼等物砌成。正在屋外曬太陽的老伯說,清初靖海將軍施瑯建府邸于巷中,時人稱之為“府口”,而當時的泉州府附近有條府口街,為了區分二者,遂加“新”字,巷名新府口,不過今施府已不存。巷中還有香火繁盛的元妙觀。
責任編輯: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