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鼓樓區開元社區的福樂家園里,33歲的王小婧看到窗外閃過一個熟悉的身影,立即喊了一聲“陽媽媽”,她跑過去像個孩子一樣摟著“陽媽媽”的脖子,賴在“陽媽媽”的懷里撒嬌,好一會兒才肯松手。跟在王小靜身后的幾位女生,也圍上來,笑著鬧成一團。
開元社區福樂家園是福州市鼓樓區殘聯為社區智障人士無償提供的康復、學習機構,創辦于2008年11月,原名“陽光之家”。這里有18名學員,大的30多歲,小的18歲,他們的智力水平和學齡兒童相當。他們口中的“陽媽媽”叫鄭巧汀,今年58歲,現任開元社區主任。他們弄不明白鄭巧汀的大名,便取“陽光之家媽媽”之意,喊她“陽媽媽”。鄭巧汀也很樂意大伙兒這么叫她,“我女兒和他們同齡,他們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2008年,福樂家園在開元社區落戶。由于福樂家園就在開元社區居委會的后面,而作為社區主任的鄭巧汀,幾乎每天都要來教室里看一看,叮囑老師“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細心”,還不厭其煩地教學員們寫數字、畫畫。不到兩個月,學員們便和鄭巧汀熟絡起來,“嘰嘰喳喳的,像快樂的小鳥”。
?
鄭巧汀說,這些“孩子”是不幸的,但換個角度看,一直保持著純真的童心,也算是一種幸運。王小婧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有人夸獎她,她便讓人打電話給“陽媽媽”,希望討得鄭巧汀的表揚。前段時間,女孩小邱羊癇風發作暈倒了,鄭巧汀接到老師電話,立即趕到教室,一面聯系醫生,一面給她做急救。小邱醒來后,第一聲就叫了“陽媽媽”,這讓鄭巧汀覺得辛苦忙碌也都值得了。
鄭巧汀精心安排著家園生活,有的“孩子”被送到其他福利機構,又哭鬧著要回來,“5年多了,當時來了18個人,現在還是18個”。
今年的三八節,鄭巧汀過得格外幸福。早上一打開手機,就有許多條短信冒了出來,全是“媽媽,節日快樂”。 鄭媽媽興沖沖地趕赴開元社區,給每個孩子,發了一箱牛奶,并承諾他們,天晴了就帶他們出去玩。孩子們歡呼雀躍,不斷地說著“祝陽媽媽節日快樂!”、“永遠年輕美麗!”這令一向剛強的鄭巧汀,熱淚盈眶。
鄭巧汀工作累了,孩子們會給她跳手絹和扇子舞解乏;鄭巧汀中暑了,一個孩子打聽到“羊肉燉綠豆”能清熱去火,馬上就推薦給她。
…… 這一切讓鄭巧汀感到很欣慰。
當初這些“孩子”可沒少讓她操心,“他們生活還不能自理,有的學員還經常尿褲子。20幾歲的人就跟幼兒園的小孩一樣,剛開始時真的很頭疼!”鄭巧汀說。如今他們不但在福樂家園都有了進步,還學會了感恩!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