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片:
他們非親非故(福州首家“福樂家園”)
卻組成了一個臨時大家庭(18個輕度智障的“孩子”1個“媽”)
同期:“陽媽媽”
作為家長 她精心安排 細心呵護(學習說話 識字 與同伴交流)
只為給18個“孩子”一個溫馨的港灣(“折翼天使”白天的家)
但她又千方百計 想方設法(提供就業 接觸社會)
讓18個“孩子”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大家庭”)
《陽媽媽》《福建志愿者》7月26日晚22:00播出
本期人物:鄭巧汀,福建省福州市開元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開元社區“福樂家園”志愿者。7年來,她用“媽媽”一樣的愛呵護著她的智障“孩子”們?
口播:奉獻他人,提升自己。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福建志愿者》。我是郁莉。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的開元社區,有一個溫馨的超級大家庭,名叫“福樂家園”。在這個大家庭里,住著18個“孩子”和一個“陽媽媽”。 這群“孩子”,其實大部分都已經成年,但由于智障,他們的智商僅相當于四五歲至10多歲的小孩。而“陽媽媽”也不是他們真正的媽媽,但每次“孩子”見到她,都會親切地異口同聲地這么喊她。那么,“陽媽媽”又是如何成為了這18個智障“孩子”們的“媽媽”的呢?
??? (字幕:福建省福州市開元社區“福樂家園”)
同期:陽媽媽好!陽媽媽!
小婧怎么樣?陳老師今天上什么課?
今天上音樂課。
音樂課。
好,跟陽媽媽到課堂去。
每天,鄭巧汀在工作之余都要去“福樂家園”看看她的“孩子”們。
同期:原來我們這個福樂家園,前身是陽光之家,所以“孩子”們都很天真的說,我能做你的女兒嗎,干女兒嗎?我說可以啊,那你就叫我陽媽媽。所以就是“陽光”的“陽”,“陽光燦爛”的“陽”,陽媽媽。
同期:陸也是陽媽媽的什么?
保鏢。
啊 現在又不講了,陽媽媽的什么?
保鏢
她是陽媽媽的保鏢,陸也很聰明,很會講話是不是,也很乖。這個是誰啊?陳穎
在“孩子”面前,鄭巧汀從不吝嗇她的夸獎,就像贊揚自己的孩子一樣。
同期:開始連四、五都不會寫。小穎進步最大,現在可以寫到一百,也會寫陳穎的名字了,是不是?而且講話也什么了?
小聲了,溫柔了。?
這個要這樣子,陽媽媽告訴你,這個就是要配著套進去,這個,是不是這個。
“福樂家園” 是福州市鼓樓區殘聯主辦的福利機構,是為全市的輕中度智力殘疾人士無償提供就業訓練、職業康復和簡單勞動的庇護型場所。目前這里有18名學員,大的30多歲,小的18歲,他們的智力水平僅僅和學齡兒童一般。在福樂家園里,“孩子”們可以免費學習各項技能,比如寫字、畫畫、唱歌、跳舞等。
同期:美不美?
美
小婧,來。你拿這個。
王小婧出生時就患有先天愚型綜合癥,智力低下。但鄭巧汀發現平時安靜的王小婧對舞蹈情有獨鐘,為了培養她的舞蹈興趣,鄭巧汀專門為王小婧聯系了志愿者來授課。
采訪王小婧媽媽:原來在家里頭就是一天到晚對著電視,中央臺、中央三她包了,天天就是看電視跳舞,跟著電視跳。在這里的話就是有觀眾,她特別喜歡。
同期:這是什么?
豆子。
今天陽媽媽就給你們上一堂課,就是怎么炒豆。
雖然鄭巧汀對唱歌、跳舞不很擅長,但廚藝不錯的她會常常教孩子們煮幾樣家常菜。這樣不但能教會“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也能讓“孩子”們在福樂家園感受到家的溫暖。
同期:怎么樣?味道出來了沒有?
哇。
你們要注意在家里面,火要燒到均勻的時候,把這豆子放進去,然后要注意安全。哎呀,我們的王小婧舌頭都要掉出來了。
饞鬼。
怎么樣?
好吃。
吃進去了。怎么樣?
好吃,真棒!
(字幕:學員陳穎提出要與“陽媽媽”PK廚藝)
同期:還沒好,還沒熟啊。
哇,陳穎炒的蛋多好。
采訪鄭巧汀:關鍵就是“孩子”在福樂家園,不但學到基本的知識,也要學一點手藝,這樣可以幫父母親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是不是?
同期:誰要吃?
我……
小穎拿過去,給大家嘗一嘗。
好吧。快,不要夾這么多。
怎么樣?陳樂。
好吃。
不要夾這么多。
哇
不要夾這么多。陸也。
小婧口水都流下來了。哇,是不是?真棒!全部吃光。?
報中:鄭巧汀精心安排著“福樂家園”的日常生活,盡心盡力地讓這個家園成為“孩子”們白天的“第二個家”。有些“孩子”被送到其他福利機構,又哭鬧著要回來,由此可見孩子們對這個家的依戀。5年多過去了,當時“福樂家園”來了18個人,現在還是18個。但鄭巧汀最大的心愿還是希望這些孩子最終能走出福樂之家,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中。
?2008年,福建省殘聯為滿足廣大殘疾人對生活照料、康復養護、技能培訓的需求,借鑒北京“溫馨家園”、上海“陽光之家”等模式,要在全省建設“福樂家園”。當時作為福州市開元社區居委會主任的鄭巧汀主動提出申請。
采訪:每次六一兒童節的時候,還有殘疾日的時候,開智學校都要叫我們社區的、街道的去參加。看到一個個孩子,當他們14歲從開智學校畢業的時候,他們面臨著(無法接觸)社會,有的孩子就在家里,就沒有跟社會接觸。聽了以后心里很難過,當時我就想如果我們開元社區能不能辦一個把智障的人集中在一起,專門輔導。
2008年11月,福州首家“福樂家園”在開元社區成立。這里成為了智障人士的學習課堂、康復場所和溫馨之家。而鄭巧汀在工作之余也成了這里的常駐志愿者。
采訪:人家就說你什么不去做,干嘛去做這個志愿者?去辦這個福樂家園?多辛苦。這些孩子都不是很正常的。但是我覺得這個工作是很辛苦,但是社會也需要人去關愛這些孩子? 。 ?
同期:陳樂,陽媽媽告訴你,你看著陽媽媽。你今天有去賣報紙?
有啊
過馬路的時候要注意安全,知道嗎?什么燈可以走的?
綠燈。
紅燈不能走啊。
陳樂每天都和伙伴們一起在“福樂家園”學習生活。不一樣的是,每天中午一吃完飯,陳樂就搭公交車到龍華天橋公交站,幫助媽媽賣報賣水。
同期:你要看一下,他可能有點困難啊。是不是剛好拿一元啊?
五元錢
哦,五元錢。拿四元出來。一元一元的找四元出來。一元一元的拿四張。
去年,在鄭巧汀的鼓勵下,陳樂的媽媽決定讓陳樂來報亭幫忙。雖然對于找錢,陳樂還不熟練,但在報亭清點、分類報刊、雜志,陳樂能幫媽媽不少忙。
采訪陳樂媽媽:每天我們退書退報一次嘛,只要有退書退報他一定一定要在這里,從頭幫到尾。他都懂得什么報。像這邊這些報紙,大概有兩百種。
采訪鄭:我們辦這個福樂家園的目的,就像要讓這些“孩子”們,能自立自信自強。通過他們自己融入到社會,然后能夠自食其力。
同期:這次貨什么時候交?
這大概一個星期左右吧。
這些是新的品種。
對。
為了給福樂家園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就業實踐機會,鄭巧汀聯系了社區里的一些手工小作坊,請他們將一些簡單的手工活拿來給“孩子”們做。
同期:這個叫繡球花啊,等下我叫阿姨教你們一下啊。
????? 轉一下。這里插一下就進去了。啊,對,你做得很好。再來。
采訪:我們不但說局限在插花的這個技能上,還有其它的,比如說做紙袋、藥袋、筷子袋、插牙簽的這些東西。我們盡量多引進點項目進來。我們并不是說要賺多少錢,而是要讓他們在福樂家園這個平臺上,讓他們自食其力,真正做到社會上有用的人。這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同期:我的夢想知道是什么嗎?
是什么?
我的夢想是上大舞臺,跳我最美的舞蹈。另外,陳樂當我的舞伴。
那陸也的夢想呢?
想當陽媽媽的保鏢。
陸也的夢想是當陽媽媽的保鏢。
我的夢想是當陽媽媽的寶貝,永遠媽媽的女兒。
我要當陽媽媽的女兒。?
(字幕:3013年7月13日 周六 “陽媽媽”帶福樂家園的孩子們參觀福州左海海底世界 )
同期:這魚有什么不一樣的?很漂亮是不是。我們今天去哪里啊?
海底世界
我們今天看到的魚跟外面的一不一樣啊?
不一樣。
魚也是千姿百態的是不是?你看,魚從我們頭上游過去。看見了沒有?
采訪:左海公園我們是來第二次了,第一次來沒有去海底世界,那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夢吧。
采訪:福樂家園畢竟是很小的一個課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然后把他們帶到外面去,讓“孩子”們和大家一樣的,共享藍天、共享愛。
?
慢動+音樂:7年來 “陽媽媽”用愛陪伴
為18個“孩子”營造溫馨的“家”
讓“孩子”們自食其力 幫助尋找就業機會
讓“孩子”們感受精彩的大千世界?
志愿者感言:“不拋棄,不放棄”,讓“折翼的天使”們重新飛翔。?
報尾:其實,“陽媽媽”鄭巧汀和她的18個“孩子”的故事,只是福建全省許許多多福樂家園的一個縮影。統計表明,咱們福建省有各類殘疾人221.1萬人,其中16歲到60歲的智力殘疾人有12.6萬人。要改變這么龐大的群體的生存和就業確實不易。據了解,“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各市縣(區)將分別建成一所公辦“福樂家園”或“福樂幼兒園”。也就是說,屆時咱們福建省的每個縣區都至少將有一所這樣的福利機構。而在這一過程中的實現中,更是離不開許許多多像“陽媽媽”這樣默默奉獻的志愿者們。好,今天的節目就是這樣,下期同一時間我們再見。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