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自強的使者

1963年,3歲的姜秋英因小兒麻痹癥導致右腿殘疾。她拄著拐杖讀完了高中,先后進入抽紗廠和珠寶城工作。1995年下崗后,她開了復印店、食雜店,甚至在鼓山腳下開了一家餐飲店。每天開著殘疾車進貨、奔波,雖然辛苦且收入微薄,但她覺得日子特別充實。2005年,丈夫和女兒心疼她,勸她“退休賦閑”。一次偶然的機會,姜秋英接觸到了剪紙,從此愛上了這門藝術。
剪紙讓姜秋英的生活翻開了多姿多彩的一頁,后來,她又學習了紙花、絲網花、鉤針編織等手工技藝,一雙巧手更加閑不下來了。鄰居、朋友來姜秋英家做客,常對她的作品愛不釋手。每當這時,善解人意的姜秋英總會笑著說:“喜歡就帶回家吧。”逢年過節,她還會制作康乃馨、玫瑰等喜慶絲網花分發給小區的鄰居們。
姜秋英經常參加殘聯組織的義賣、展覽活動。她還有一群特殊的“徒弟”,鼓樓區殘聯請她擔任區殘疾人剪紙培訓班和絲網花培訓班的老師,有四五十名殘疾人參加了培訓。她把手藝傳授給這些殘疾朋友,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也深深感染了他們。
福州市殘疾人自強手工互助社成立至今不過短短半年 ,卻已舉辦過十多場義賣展示活動,他們所做的手工藝品得到了市民的熱烈回應。在近期的一次活動中,互助社就收獲銷售額近2000元人民幣。而互助社更是將所得銷售額的10%捐出,用于助殘助學事業。隨著互助社的快速壯大,郭兵和社員們都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擁有一技之長人就會更自信,有了自信,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
?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