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楊榮《訓子篇》
1.原文:
萬物生兩間,斯人最為貴。惟能盡人道,所以與物異。
卓哉圣哲流,前后同一揆。茍能仰先覺,圣域馴可至。
吾家清白門,實出關西裔。宦游徙建安,占籍今累世。
我祖素寬厚,樂善敦信義。分財恤淵族,散粟濟貧匱。
忠鯁化強暴,仁愛及物類。至今大富山,萬木尚陰翳。
種德貽后昆,毓慶而鐘瑞。我父克承之,仰報恩罔極。
嗟我服遺訓,先業恒恐墜。致身入郡庠,奮志取科第。
一官列詞垣,禁苑實嚴遽。職兼春坊重,位極淵閣秘。
谫薄諒難勝,寵渥寧敢翼。顧惟葵藿衷,焉肯負初心。
永懷紹先德,曷以垂后嗣。惟爾年弱冠,成人方有俟。
骨肉宜難忘,殷勤加訓誨。祖宗恩德深,歲時謹賞祀。
著薦在誠敬,薦獻必豐備。服勞奉親養,窮之崇孝弟。
定省謹晨昏,友愛敦同氣。立身期顯揚,學優乃登仕。
事上必效忠,撫下宜敷惠。宗祖貴雍睦,推本念先系。
尊卑秩有倫,溫和永無替。夫婦克敬諧,百事咸順遂。
子女嚴訓育,冥頑生智慧。姻戚重歡好,往來篤恩誼。
豐儉貴適宜,禮節不可廢。馭仆誠有道,任使均勞逸。
勸懲須量情,寬猛用兼施。居鄉尚謙謹,詞色勿嚴毅。
始終必以誠,表里為一致。尚當勤學業,夙興而夜寐。
德性貴涵養,玉琢方成噐。宜加修治功,繩勉無自棄。
師道貴尊嚴,動靜必有禮。惟教學之年,講授務精密。
擇友須勝已,慎勿趨勢利。所貴道義交,所重金蘭契。
彼短不可張,已長不可恃。惡隱而善揚,悔吝自消弭。
切勿事輕使,切勿務嬉戲。更須戒貪吝,慎勿飛驕恣。
稼穡最為艱,蠶織世不易。公賦宜早輸,家財勿溢費。
服食勿侈靡,居室勿華麗。語言勿妄發,舉動勿放肆。
操存防縱失,好惡審偏陂。安分無強求,宅心無妒忌。
毀譽勿輒言,得失勿輕議。克寬乃有容,克忿乃有濟。
知止即無殆,知足即遠恥。欲窒而忿懲,乃息身后果。
大禹豈不圣,善言聞即拜。慮危惡旨酒,勞勤惜寸晷。
周公位宰輔,才賢孰可及。一日三握發,虛已而下士。
顏曾為大賢,圣道所托寄。四勿訓是遵,三省日加意。
惟滿則招損,惟謙乃受益。義勝欲者從,敬勝怠者吉。
禍福豈有門,招致實由已。暗室不可欺,邪徑不可履。
嚴如十目視,復如十手指。善積于冥冥,斯乃有陰騭。
我訓既諄諄,爾宜深省記。茲雖淺近言,實為遠大記。
斯須顛沛間,彌當加警勵。勿作沐猴冠,勿為面墻立。
見賢思齊焉,高山維仰止。臨深而履薄,慎終而慎始。
成家而貽后,庶幾兩無愧。
2.解讀:
1)序論。指出:"萬物生宇間,斯人最為貴。惟能盡人道,所以與物異。……"說明人是萬物之靈,人與物的區別,根本在能盡人道,后來林則徐也說:"能盡人心即佛心。"先賢們都認為盡人道是做人的根本。
2)交代家族身世。"吾家清白門,實出關西裔。宦游徙建安,占籍今累世。"隨即敘述祖(達卿)、父(伯成)、已(榮)三代身世。"嗟我服遺訓……奮斗取科第,……位極淵閣秘……永懷昭先德,曷以垂后嗣",表明了自己肩負承先啟后的決心。應該說每一個家庭的每一代人都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只是位高德顯者這方面的作用較之一般人更加重要,更加受人關注而已。至于那些竊國欺世。為非作歹者,無不給先祖和后人帶來罪孽苦難或陰影。
3)訓子。作為全文的中心,文字最多,約占六成左右。"惟爾年弱冠,成人方有俟"。盼望后代長大成人能恪守家教訓示:①不忘骨肉情深義重。"祀宗恩德深,時歲謹賞祀,……服勞奉親養,友愛敦同氣。"②不忘立志進取,忠君報國。"立身期顯揚,學優乃登仕,事上必效忠,撫下宜敷惠。"③不忘睦族諧婦。"尊卑秩有倫,翕和永無替。夫婦克敬諧,百事咸順遂"。④不忘訓育子女,對于后代的德性、學業、耕織、姻戚、禮節、馭仆、尊師、擇友、待人,以至語言、居室、服食……都提出了具體的規則。期望后人:"表里惟一致,玉琢方成器。"⑤引用大禹、周公等圣賢大德,警戒后人切勿妄利邪道。"惟滿則招損,惟廉乃受益……福禍豈有門,召致實由已。"
4)結語。"我訓既諄諄,爾直親省記。茲雖淺近言,實為遠大計"。至此,楊榮依然心事憂憂,生怕后人忘乎所心,敗壞門風,復又以"臨深而履薄,慎終而慎始,成家而貽后,庶幾兩無愧"為結。
訓子篇,既是楊榮教育后人愛國愛鄉,潔身自重,樂不忘憂,貴不忘貧的文字,更是他實實在在的人生自我總結,集中體現了他"忠君、愛民、睦族、敦友"的高尚品質和精神追求。
3、譯文
萬物生長在天地之間,人是最為寶貴的。只有人能盡為人之道,所以與其他物種不同。圣人、哲人這一品級的人高超、高遠,他們雖有先有后,但準則都是統一的。如果能敬慕這些對事理覺悟早的人,接受他們的教誨,那么就可以達到圣人的境界。
我家是操行清白,出于稱為"關西夫子"楊震后裔。其后裔做官徙居建安,世世代代都是品德美盛。我的祖父(楊達卿)為人向來寬容厚道,樂意做好事,重于信義,施舍財富,周濟族親,散發糧食救濟貧困的人。以忠誠耿直化解強暴,仁愛施于公眾。至今的大富山,萬木還是成蔭茂盛。
積德遺留給子孫,孕育著喜慶,集中祥瑞。我的父親(楊伯成)能夠繼承先德,傾慕而報答父母深厚無窮的恩德。呀,我要服膺遺訓,使祖先的事業永久傳承下去。我致身府學就讀,奮發立志取得科第。開始授翰林院編修,帝王的園地實在莊嚴之地。兼職春坊這重任,最高職務達文淵閣大學士。淺薄諒必難取勝,深得寵幸榮輝,應該勇于輔佐皇帝。于是只有像葵藿傾向太陽的衷心,怎么肯背棄開初的心跡。永遠繼承先德,怎么樣去垂范后人。
只是你年已二十,馬上就要成人。骨肉兄弟應當難以相忘,要懇切深厚的情意加以開導。祖宗的恩德深切,歲時要鄭重和恭敬進行祭祀。進奉先祖要有真誠、敬重的心,進獻的物品必須豐盛齊備。要親自服事供奉老人,要極力推重孝順父母,敬重兄長。早上向父母問安,晚上服待父母就寢,兄弟之間要友愛親密。自己立足于社會,要期望聲名昭著,學習優秀,如果有余力就出仕任職。侍奉上級要盡心竭力,對下屬應當施行仁慈。尊崇先祖崇尚和諧和睦,推究本源恩念先祖世系。輩份高低、秩序要遵守人倫,做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這樣溫和永遠無盡。夫婦之間要互相敬重,和諧生活,這樣百事都會順遂。子女要嚴加訓育,即使愚鈍無知通過訓育也會產生出智慧。親戚要看重歡樂友好,來往恩情交情深厚,豐盛或節儉以適宜為好,禮節不可廢棄。管理仆人的確要有道理,使用時均衡勞逸。勸勉懲罰必須根據情況衡量,寬容、嚴歷要相輔而行。居在家鄉要謙虛謹慎,言詞、面色不要嚴厲殘酷。自始至終都要以誠相對,表里如一。還應當勤奮研究學問,起得早,睡得晚,日夜勤奮不懈。道德、性情貴在身心的修養,經過雕琢的玉石,方能成為器物,人經過磨練,才能成才。應當加強修治功力的鍛煉。要糾正錯誤,勉勵自己,不要不求上進。為師之道貴在尊嚴,人的行止必須要有禮,唯有教學之年,講授務必精密。選擇朋友必須比自己優秀的,要謹慎,切勿為了奔走權門,為依附勢力而交友。所珍貴的是道義的朋友,所珍貴的是友情契合的朋友。別人有短處不可去張揚,不可持自己的長處稱強。隱瞞別人的壞處,只宣揚別人的好處。災殃、恥辱只有由自己消除。切切不可輕率,任意行事,切切不可專力于游戲、玩耍。更須要禁戒貪財、吝嗇。要謹慎不要飛揚、放縱、驕橫放肆、目中無人。播種和收獲等農業勞動最為艱難,養蠶紡織在世上是不容易的事。官府的稅賦應當先繳納,家庭財產不能過度浪費。衣服、食用不能奢侈,屋室不要追求華麗。語言要注意不要胡亂發言,舉動要注意不要放縱任性。平時所執持的志行品德要防止放縱、過失,是好是壞要認真細究不要偏向一方面,忽視或廢棄另一方面。安守本分、規矩老實,做事情不要強求,居心不要妒忌別人。批評稱贊一件事物,不要隨便亂說,得失不要隨便議論。克服對自己寬容,才有度量,克制忿怒,對解決事情才有幫助。做事有分寸,該停止就停止,這樣就沒有危險不安。凡事能夠知足,就不會受到恥辱,不可貪得無厭,要抑制嗜欲,克制憤怒,能消除不良后果。
夏朝開國君王大禹,難道不是圣人?但他聽到有益的話,馬上拜服。應思慮會發生危急的情況,要厭惡美酒的時光。要珍惜時光,周武王周公(周旦)位居宰輔,才能賢德無人能及。忙的時候,周公洗澡的時候,都有人要見他,周公握著濕頭發從俗室跑出來,接見完了,又回去接著洗,反復多次,虛心對己,禮賢下士。顏淵、曾參都是大賢,圣人之道靠他們發揚光大。孔子說:"不合禮制的事不看,不合禮制的話不聽,不合禮制的話不說,不合禮制的事不做"。顏淵都遵照孔子的要求去做,每天注意多次反省自己。自滿招來損失,謙虛得到好處。重情義并克制縱欲的人,有人跟隨他,敬肅不怠慢并能克服懶怠的人,吉祥如意。禍福的降臨,并非天定,沒有定數,實際上都是自己招致的。心地光明,暗中不作壞事,不走歪門邪道。人的一舉一動,受到大家嚴厲監視,做了壞事,絕對隱瞞不住。人積默默地積德行善,這樣才能積下陰功。
我對你教悔不倦,你應當深刻反省銘記。這些雖然淺近的言詞,實在是意義深遠、重大,你們要牢記。特別是動蕩變亂,遇到困難之時,更應當警戒激勵。不要虛有儀表,不要面對墻壁而立,而一無所見,成為不學之人。見到賢人就要想向他看齊,要敬慕崇高道德如山的人,要小心謹慎,如臨險境,始終要謹慎人事。興家、持家要牢記此訓言,而且要傳之子孫后代,這樣,我們也許可以無愧于生存與天地之間。
4.楊榮生平簡介:楊榮(1371-1440年),初名子榮,字勉仁,成祖賜名榮。建安(今建甌)人,弘農郡楊氏"四知堂"之裔,萬木林創建者達卿之孫。建文元年(1399年)鄉試第一,會試第三,殿試二甲第二,賜進士出身。建文四年(1402年),以最年少選入內閣,參預機務。累官至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位同宰相)。正統五年(1440年)探親返京,病卒杭州武林驛,英宗贈左柱國太師,謚文敏。賜葬徐墩豐樂金蟹山。
楊榮歷事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五帝,在朝四十春秋,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富有才識,與楊士奇、楊溥史稱"三楊輔政",是"仁宣盛世"的輔弼之臣,《明史》評價"明稱賢相,必首三楊";擅長謀劃邊務,五次扈從成祖北征,四次隨駕、奉命巡邊,三次侍從督造紫禁城。
他還是一位文學家,是"臺閣體"的典型代表人物。著有《兩京類稿》、《玉堂遺稿》、《訓子篇》、《北征記》等;《楊文敏集》被收錄紀曉嵐編纂的《欽定四庫全書》,譽稱其文有富貴福澤之氣,應制諸作具沨沨雅音。
5.家教故事:楊達卿(1305-1378年),名福興,字茂興,是楊榮的祖父。元明時建安龍津白塔(今建甌市房道鎮沶村)人,是一位樂善好施的開明富紳。元末至正十三年(1353年),"早霜為害,晚禾無收,全省大饑",建安地處閩北山區,霜凍之災更為嚴重,第二年春季災民們更是青黃不接,鄉紳楊達卿看在眼里,急在心頭,聲稱要替大富山(今萬木林)上的祖墳種植風水林,誰幫他在山上種一棵樹,他就給誰一斗稻谷。周圍的鄉親們知道后,喜出望外,紛紛前往大富山種樹,你一棵,我一棵,很快整座山就種滿了樹苗。期間,鄉親們只要前往楊家自報種了多少棵樹苗,就能領到相應斗數的稻谷。樹苗種好后,楊達卿擔心有人會上山砍伐木材,破壞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每年正月都要大擺酒席,宴請鄉人,請求大家不要到山上隨便砍樹。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個仙風道骨的白衣老人執杖而來,站在床前,對他說:"你種的樹木已經長成了,以后要好好保護……"他醒來后認為是山神來提醒他,助他完成祖上風水林的種植。因此他立下祖訓,告誡子孫,山上的樹木不能亂砍,不能出賣,只有在遇到幾種特殊情況才可動用,如建學校、蓋廟宇、修橋、造船,或是捐給窮人做棺木等。他的子孫嚴格遵從祖先的教誨,因此森林繁衍很好,樹木越來越茂盛,通過幾代楊家人及附近村民的精心保護,終于形成了今天的萬木林。
楊達卿以"植樹一株,償以斗粟"這一以工代賑的辦法,既種植了樹木又遂了救濟災民的心愿,可謂是極為睿智之舉。從災民自報樹量來領取稻谷,就足以證明楊達卿"種樹求近,積德致遠"的理念。當時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為感嘆楊達卿這一善舉,給大富山取名為"萬木園",并畫了一幅萬木林圖,以表示達卿植樹、賑災的功績。如果說萬木林的出現充滿了故事性,那么她的保護與發展,則反映了楊達卿身上那種值得傳承的人文精神。
6.萬木林簡介:萬木林位于閩北建甌市境內,地處東經118°02′22″~118°09′23″、北緯27°02′28″~27°03′32″,區域面積193公頃,海拔234~556米。據史料記載和專家學者考證,萬木林古名萬木園,亦稱萬木山,原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鄉紳楊達卿逢災年以工代賑"植杉一株,償粟一斗"募民營造的人工林,后其孫楊榮在明代官至工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萬木林即作為楊家"風水林"加以封禁保護,經600多年自然演替成為現今富具特色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956年被國家劃定為首批天然森林禁伐區(自然保護區),1980年省政府批準成立萬木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萬木林屬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珍貴樹種和由人工杉木林自然演替為常綠闊葉林的遺跡等為主要保護對象。
萬木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長期的封禁保護,為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孕育了豐富多彩的生物資源。據調查統計,區內維管束植物有168科580屬1335種,其中喬木樹種253種,約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25種,省重點保護16種,藥用植物494種,芳香植物100種,觀賞樹木156種,胸徑達80厘米的名木古樹569株;鳥類15目36科141種,獸類6目17科16屬35種,兩棲爬行類30種,已鑒定的森林昆蟲有17目112科963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21種,省重點保護11種,省一般保護207種。
萬木林是寶貴的自然與人文遺產,是人類營造保護森林與森林自然演替相結合的范例,素有"中亞熱帶森林博物館"、"人與自然的結晶"、"森林圣地"和"環保典范"之美稱,具有很高的生態和學術雙重價值以及深厚的森林文化底蘊,在國內外有典型意義和特殊科學研究價值。現建有藏展2萬余份生物標本的萬木林博物館,保留有出資營造萬木林始祖楊達卿紀念堂和保護萬木林的明太師楊榮"登嬴"功德牌坊等文化勝跡。萬木林是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教學和生態文明教育為一體的不可多得的寶地,現已被命名為"福建省省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南平市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示范點"、"南平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平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南平市市級環境教育基地"、"福建省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實訓基地"、"建甌市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及"中小學德育基地"、"建甌一中綜合實踐活動基地"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9-16福建省"廳堂懸掛家訓"征集傳播活動如火如荼
- 2013-06-09福建開展“廳堂懸掛家訓 培育文明家風”征集傳播活動
- 2012-10-19東陽村明代先祖留“家訓” 九旬老人守護著
- 2009-05-11臺灣母親節:子女跪地奉茶 馬英九分享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