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2日訊(福建日報廈門觀察記者陳韻)
海滄志愿者們走進養老院和老人一起做蛋糕。
18日,海滄文化中心的一樓展廳里,贊嘆聲、笑聲此起彼伏,“煙霧女孩”汪瑤的個人水彩畫展在這里開啟,一位有術后后遺癥的普通海滄市民關于辦畫展、出畫冊的“微心愿”在這里達成。4個月里,海滄區文明辦的一群心理健康志愿者走進汪瑤的家中,也走近她的內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輔導過程中,悄悄幫助她實現心愿。
這其實是海滄區文明辦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工作中提出的“臺胞義工行·海滄微志愿”行動的一個動人剪影。“微志愿”提倡人人都是志愿者,鼓勵人們從細微之處入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身邊的人渡過難關,一起微笑著面對生命的挑戰。作為全國設立最早、面積最大的臺商投資區,在“臺胞義工”精神的引領下,海滄“微志愿”行動不斷豐富、延伸與拓展,“愛心單車志愿行”、“房前屋后志愿行”、“保護紅樹林志愿行”等一系列美麗行動齊放健康生態城區,綻放出海滄“大文明”的別樣神采。
倡導微志愿文明之歌再添新曲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參與,海滄立足對臺交流先行先試的優勢,積極借鑒臺灣志工的服務理念、模式與機制,志愿者從房前屋后做起,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實事做起,‘微志愿行動’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志愿者成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和文明創建的重要主體,獨具特色的海滄志愿服務文化正在形成。”海滄區委文明辦副主任黃曉軍說,如今的海滄,涌動著一股“義”起來服務的文明風尚,為海滄的“大文明”增添新內涵。
依托海滄區文明辦、區志愿者協會、團區委、街道、社區等資源,海滄以沁心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義工之家”為平臺,以“臺胞+社工+義工”三聯動為志愿模式,本著“助人自助”的專業理念,開展“海滄微志愿行動”,實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目標。
9月24日晚,海滄“微志愿行動”正式啟動,來自海滄區文明辦、海滄區志愿者協會等的志愿者們在現場發放了“微志愿行動”的招募令和“美麗海滄·愛滿環衛工人”倡議書。“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區落戶海滄以來,海滄從社區做起,從百姓房前屋后做起,廣泛發動群眾,聽取多方意見。
“我們希望通過海滄‘微志愿行動’讓更多人加入到共同締造的隊伍中,長庚醫院的臺灣志工精神也可以發揚光大。”海滄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李碧蓮告訴記者,“微志愿行動”其實是“臺胞義工志愿行”的延伸,希望以臺灣志工精神為引領,以社工專業化管理為手段,以義工廣泛參與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微志愿行動”讓兩岸同胞共享志愿精神。
莫以善小而不為。“微志愿”理念的倡導和推廣,是志愿服務常態化和普及化的催化劑,它作為微小的、無名無利的志愿行為,將“志愿者的門檻放得跟地面一樣平”。“在海滄灣公園招募的時候,只要你感興趣,你就可以拿著報名表勾選要參加的志愿行,十場全參加也都可以。”社工機構的負責人說,像金字塔一樣,沉淀在根基的便是無數微小力量的匯聚,能支撐住整個文明體系。
積聚正能量微志愿漸成新潮流
海滄通過兩次的海滄灣公園現場招募志愿者活動吸引了將近80位的市民志愿者,他們在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美麗廈門的重要作用。
重陽節,志愿者們走進敬善養老院,開展由海滄區文明辦與海虹社區、敬善養老院聯合舉辦的“快樂全因有你”DIY蛋糕志愿服務活動,陪伴老人一起做蛋糕、過重陽,體驗炮制甜蜜幸福的過程。在烘焙師的指導、志愿者的幫助下,這些大齡兒童們忙得不亦樂乎,一個個創意蛋糕新鮮出爐。
國慶期間,“微志愿”十大行動之一——“愛心單車志愿行”伴隨著“丁零零”的車鈴聲在海滄公共自行車道上拉開帷幕。一支清一色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當上了“愛心騎士”,沿著海滄灣公園向行人發放“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倡議書,倡導文明騎行、健康生活的方式,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微志愿行動”中來,共同締造海滄美麗家園。
記者在海滄灣公園看到許多設計新穎、形狀各異的小牌子,上面寫著設施名稱、樹木名稱、認養人姓名等信息,這是海滄灣公園改造提升工作中群眾共建共管的生動體現。公園里的設施、樹木、草地、變電箱的油畫都由群眾、志愿者進行實名認領、認養、認捐,利用休息時間加以養護。據了解,目前海滄灣公園、公共自行車站點、行政服務中心都設有志愿服務工作站,長期招募志愿者,實行輪值制,志愿者們簽訂責任狀,分工負責各個區域的環境維護和文明勸導。
助人也自助共同分享有愛世界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卻道出了“微志愿”的真諦——“助人自助”。“我們希望每個受到志愿者幫助的人也能幫助別人,也能感受被需要。如果每個人都加入“微志愿”的行列,愛積聚的能量將以幾何倍數遞增。”黃曉軍說道。
近日,“煙霧女孩”汪瑤坐著輪椅來到環湖綠道,參加區殘聯組織的體驗自行車道活動。她主動地要求下輪椅走走,和志愿者們攜手漫步。不少殘疾人朋友在活動結束后,報名加入志愿者的“大家庭”———汪瑤就是其中的一員,她熱心地表示想為志愿者們設計微志愿行動的LOGO,并希望自己能參加志愿活動獻出一己之力。
“為了這個LOGO,她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設計了好幾個方案,LOGO現在已經有了雛形,她說大家都在盡力幫助她,她也要為別人做點什么。”李碧蓮告訴記者,汪瑤覺得大家需要她,讓她很有價值感,這也是“微志愿行動”的用意所在。
汪瑤現在已經是“微志愿行動”的志愿者了,她的成長是志愿者們幫助她最大的動力。在志愿者幫助下,她從剛開始站在大廳不敢往陽臺上看,到可以站到陽臺上,到可以自己下樓散步,到主動提出到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到參加體驗自行車道活動,再到克服害怕海滄大橋的恐懼心理到廈門大學欣賞林松茂獨唱音樂會。“這些轉變和進步讓我們看到她內心強大的力量,我相信她將來一定也能為大家獻出自己的愛心。”一名志愿者說。
“助人自助”的理念在這些志愿者們的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和她認識四個月的時間,就好像相處了四年之久。與其說我幫助了她,不如說是她成就了我,是她讓我感悟到生命的可貴、藝術的魅力、真愛的力量。”說起幫助汪瑤的點點滴滴,作為“微志愿”實實在在的踐行者,李碧蓮感慨不已。
一群懷揣共同心愿的普通市民集聚成堅固的塔,星星點點之光匯聚成一支閃閃發光的隊伍,遍地生花的志愿服務便又勾連成一串閃耀的文明之珠。伴著“共同締造”之風,我們仿佛聽到越來越多海滄市民躍躍欲試的“微志愿”之心。
東南網10月22日訊(福建日報廈門觀察記者陳韻)
海滄志愿者們走進養老院和老人一起做蛋糕。
18日,海滄文化中心的一樓展廳里,贊嘆聲、笑聲此起彼伏,“煙霧女孩”汪瑤的個人水彩畫展在這里開啟,一位有術后后遺癥的普通海滄市民關于辦畫展、出畫冊的“微心愿”在這里達成。4個月里,海滄區文明辦的一群心理健康志愿者走進汪瑤的家中,也走近她的內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輔導過程中,悄悄幫助她實現心愿。
這其實是海滄區文明辦在“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工作中提出的“臺胞義工行·海滄微志愿”行動的一個動人剪影。“微志愿”提倡人人都是志愿者,鼓勵人們從細微之處入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幫助身邊的人渡過難關,一起微笑著面對生命的挑戰。作為全國設立最早、面積最大的臺商投資區,在“臺胞義工”精神的引領下,海滄“微志愿”行動不斷豐富、延伸與拓展,“愛心單車志愿行”、“房前屋后志愿行”、“保護紅樹林志愿行”等一系列美麗行動齊放健康生態城區,綻放出海滄“大文明”的別樣神采。
倡導微志愿文明之歌再添新曲
“‘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參與,海滄立足對臺交流先行先試的優勢,積極借鑒臺灣志工的服務理念、模式與機制,志愿者從房前屋后做起,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實事做起,‘微志愿行動’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志愿者成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和文明創建的重要主體,獨具特色的海滄志愿服務文化正在形成。”海滄區委文明辦副主任黃曉軍說,如今的海滄,涌動著一股“義”起來服務的文明風尚,為海滄的“大文明”增添新內涵。
依托海滄區文明辦、區志愿者協會、團區委、街道、社區等資源,海滄以沁心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義工之家”為平臺,以“臺胞+社工+義工”三聯動為志愿模式,本著“助人自助”的專業理念,開展“海滄微志愿行動”,實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目標。
9月24日晚,海滄“微志愿行動”正式啟動,來自海滄區文明辦、海滄區志愿者協會等的志愿者們在現場發放了“微志愿行動”的招募令和“美麗海滄·愛滿環衛工人”倡議書。“美麗廈門·共同締造”試點區落戶海滄以來,海滄從社區做起,從百姓房前屋后做起,廣泛發動群眾,聽取多方意見。
“我們希望通過海滄‘微志愿行動’讓更多人加入到共同締造的隊伍中,長庚醫院的臺灣志工精神也可以發揚光大。”海滄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李碧蓮告訴記者,“微志愿行動”其實是“臺胞義工志愿行”的延伸,希望以臺灣志工精神為引領,以社工專業化管理為手段,以義工廣泛參與為基礎,通過一系列的“微志愿行動”讓兩岸同胞共享志愿精神。
莫以善小而不為。“微志愿”理念的倡導和推廣,是志愿服務常態化和普及化的催化劑,它作為微小的、無名無利的志愿行為,將“志愿者的門檻放得跟地面一樣平”。“在海滄灣公園招募的時候,只要你感興趣,你就可以拿著報名表勾選要參加的志愿行,十場全參加也都可以。”社工機構的負責人說,像金字塔一樣,沉淀在根基的便是無數微小力量的匯聚,能支撐住整個文明體系。
積聚正能量微志愿漸成新潮流
海滄通過兩次的海滄灣公園現場招募志愿者活動吸引了將近80位的市民志愿者,他們在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美麗廈門的重要作用。
重陽節,志愿者們走進敬善養老院,開展由海滄區文明辦與海虹社區、敬善養老院聯合舉辦的“快樂全因有你”DIY蛋糕志愿服務活動,陪伴老人一起做蛋糕、過重陽,體驗炮制甜蜜幸福的過程。在烘焙師的指導、志愿者的幫助下,這些大齡兒童們忙得不亦樂乎,一個個創意蛋糕新鮮出爐。
國慶期間,“微志愿”十大行動之一——“愛心單車志愿行”伴隨著“丁零零”的車鈴聲在海滄公共自行車道上拉開帷幕。一支清一色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當上了“愛心騎士”,沿著海滄灣公園向行人發放“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倡議書,倡導文明騎行、健康生活的方式,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微志愿行動”中來,共同締造海滄美麗家園。
記者在海滄灣公園看到許多設計新穎、形狀各異的小牌子,上面寫著設施名稱、樹木名稱、認養人姓名等信息,這是海滄灣公園改造提升工作中群眾共建共管的生動體現。公園里的設施、樹木、草地、變電箱的油畫都由群眾、志愿者進行實名認領、認養、認捐,利用休息時間加以養護。據了解,目前海滄灣公園、公共自行車站點、行政服務中心都設有志愿服務工作站,長期招募志愿者,實行輪值制,志愿者們簽訂責任狀,分工負責各個區域的環境維護和文明勸導。
助人也自助共同分享有愛世界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卻道出了“微志愿”的真諦——“助人自助”。“我們希望每個受到志愿者幫助的人也能幫助別人,也能感受被需要。如果每個人都加入“微志愿”的行列,愛積聚的能量將以幾何倍數遞增。”黃曉軍說道。
近日,“煙霧女孩”汪瑤坐著輪椅來到環湖綠道,參加區殘聯組織的體驗自行車道活動。她主動地要求下輪椅走走,和志愿者們攜手漫步。不少殘疾人朋友在活動結束后,報名加入志愿者的“大家庭”———汪瑤就是其中的一員,她熱心地表示想為志愿者們設計微志愿行動的LOGO,并希望自己能參加志愿活動獻出一己之力。
“為了這個LOGO,她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設計了好幾個方案,LOGO現在已經有了雛形,她說大家都在盡力幫助她,她也要為別人做點什么。”李碧蓮告訴記者,汪瑤覺得大家需要她,讓她很有價值感,這也是“微志愿行動”的用意所在。
汪瑤現在已經是“微志愿行動”的志愿者了,她的成長是志愿者們幫助她最大的動力。在志愿者幫助下,她從剛開始站在大廳不敢往陽臺上看,到可以站到陽臺上,到可以自己下樓散步,到主動提出到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到參加體驗自行車道活動,再到克服害怕海滄大橋的恐懼心理到廈門大學欣賞林松茂獨唱音樂會。“這些轉變和進步讓我們看到她內心強大的力量,我相信她將來一定也能為大家獻出自己的愛心。”一名志愿者說。
“助人自助”的理念在這些志愿者們的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和她認識四個月的時間,就好像相處了四年之久。與其說我幫助了她,不如說是她成就了我,是她讓我感悟到生命的可貴、藝術的魅力、真愛的力量。”說起幫助汪瑤的點點滴滴,作為“微志愿”實實在在的踐行者,李碧蓮感慨不已。
一群懷揣共同心愿的普通市民集聚成堅固的塔,星星點點之光匯聚成一支閃閃發光的隊伍,遍地生花的志愿服務便又勾連成一串閃耀的文明之珠。伴著“共同締造”之風,我們仿佛聽到越來越多海滄市民躍躍欲試的“微志愿”之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22長泰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知識進村鎮志愿服務活動
- 2013-10-22海滄“微志愿”:把志愿者門檻放得跟地面一樣平
- 2013-10-18省新聞出版局與省婦聯聯合舉辦敬老志愿服務活動
- 2013-10-18福建12高校試行志愿服務記錄管理辦法 實行星級認證
- 2013-10-11思明區中秋國慶期間組織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