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樹大招風”,一旦遇上狂風暴雨,枝繁葉茂的大樹尤其是那些古榕,因為樹齡偏大、生長勢頭較弱、抗病蟲害能力較差等因素極易受到傷害。眼下進入臺風活躍季節,集美區加大力度對古樹名木的排查和管護
讓每一棵古樹名木都有“監護人”
陳嘉庚紀念勝地鰲園景區一棵鳳凰木,核查立牌改以往“別胸卡”為現在的“栽地標”,成為科普活教材一大亮點。
東南網7月31日報道(福建日報 通訊員 吳會明 文/圖)
古樹名木是悠久歷史與文化的象征,是綠色文物和活的化石,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給后代的珍貴遺產。廈門集美區綠化部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7月,包括轄區杏林高浦村一棵200多年樹齡的古榕在內,全區共有9棵古樹名木因自然衰亡而被注銷,至此,集美區僅有古樹名木285棵。集美區綠化部門表示,古樹名木較之古建筑、古文物等有形遺產,更為脆弱和不可再生。廈門地處東南沿海,每年的7-10月份是一年中臺風最為活躍季節。如何應對狂風驟雨給古樹名木誘發傷害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從7月22日起,集美區展開新一輪古樹名木重點排查保平安專項行動,以此加大力度撐起古樹名木的“保護傘”。
上個世紀90年代初,集美區在實施城區石鼓路拓寬改造時為300多歲的榕樹讓道,傳為佳話。
285棵古樹長勢好
大樹底下好乘涼
此前,歷經普查、鑒定和三年的精心管護,至今年6月底,集美區先后投資150多萬元對轄區內古樹名木復壯、修整及其周邊環境治理、修建休閑場所試點全面完成。目前,全區經確認的古樹名木共有285棵,絕大多數為閩南常見的榕樹,此外還有芒果、楓香和榆樹、樟樹、紅豆樹、黃連木等,樹齡均在100歲以上。僅杏林和杏濱街道轄內,超過400歲的古樹名木就10余棵,均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以及重要的科研價值。后溪鎮生長著目前廈門市最大的一棵古榕,其樹冠蔭地20余畝,樹齡高達400年,經掛瓶點滴護理、松土追肥修整及對周邊環境改造,現已建成榕樹公園。昔日,有的村口古榕樹下拴著牛、堆著糞甚至圍著茅棚,經掛牌監管和試點保護,如今是村民開會、納涼或下棋、看報的好場所。
182歲榕樹被刮倒
催生監管好機制
去年8月,在灌口上亭社三榕公園,一棵182歲高齡的大榕樹在臺風來襲時轟然倒下,其根部最粗壯的一截根枝斷裂,此事引起人們的關注。集美區、鎮(街)、村(居)三級當即對古榕采取工程保護和平時養護相結合手段,即砌筑樹池、修建護欄,并加強病蟲害防治。緊接著,舉一反三,對村口、山頭、海邊容易被風刮倒的古樹名木,也都采取相應措施。同時明確責任,層層分解,確保每一棵古樹名木都得到相應保護。此外要求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加強對古樹名木等生態環境保護和利用。今年初以來,集美區還對早年普查、鑒定、掛牌的古樹名木,健全修訂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明確古樹名木具體管護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及相關職責,即生長在機關單位、風景名勝區、個人庭院、壇廟寺院等用地范圍內的古樹名木,由所在單位和個人管護,生長在城市建城區以內的由區建設部門管護,生長在農村的則由所在的鎮政府或村委會指定專人管護,真正讓古樹名木既有“身份證”,又有了“監護人”。
300年古榕衍后生
多代成林好福氣
在僑英街道東安社區居委會東山自然村,一棵301年樹齡的古榕獨木成林,繁衍出一片綠蔭世界——粗壯的軀干,茂密的枝葉,舒展的樹冠蓋地約4000平方米。集美區綠化部門負責人介紹說,為了更好地保護這片榕樹并造福周邊群眾,僑英街道已規劃將這里建成“巨榕園”休閑廣場,投資10多萬元進行一期建設。這棵301歲的古榕附近是另一棵243歲的古榕,它蜿蜒的身姿仿佛一頭恐龍。街道辦工作人員說:“它其實就是那株老榕樹的根繁衍出的第二代,前幾年強勁臺風來襲,刮斷相連的樹枝,殘忍地將‘母子’分開。但是,榕樹有頑強的生命力,通過扎地生根,在這片園子里已繁衍出10多棵榕樹,形成‘多代同堂’奇觀。”目前,古樹根部被圍了起來,并在園內砌起了花壇。根據規劃,接下來將種植花草、設置石桌,還將在西北方向建一個仿古四角亭,由此引導村民對多代成林的榕樹做永續性保護。待二期開建,這里便打造成一個古樹名木群落大公園。
采訪札記
古樹名木成科普活教材
景區景點的樹種繁多,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其年齡多長、樹冠多大?屬什么科系、原產地在哪里?廈門集美區通過重新對景區景點的古樹名木單列立牌亮相,讓轄區居民、學校師生和外來員工、過往游客一目了然,記憶深刻。如今在集美,景區景點古樹名木成為活生生的科普教材。
集美區在認真做好日常的古樹名木保護、加強臺風活躍季節專項管護行動基礎上,首批對轄內雙龍潭等四處景區景點的樹木科普調查與統計立牌工作日前順利完成,其中包括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于1926年引種的依蘭、柚木、呂宋芒果樹、白花芒果等7個樹種,為明確相關單位管護責任和打造科普教育陣地提供了數據與質量支持。據集美區綠化部門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此舉將在所有景區景點鋪開,力求2014年底,實現景區景點及沿線古樹名木科普調查與統計立牌全覆蓋。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