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敬老鼓與呼
http://www.caoliu14.com?2013-10-11 15:20? 顏學彬?來源:遵義文明網
我來說兩句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又到一年重陽節,全天下的子女們紛紛以各種方式向老人敬獻一片孝心,此情此景,令人欣慰。欣慰之余,期待越來越多的子女厘清三大認識。
“孝養”與“孝敬”。孔子言:“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可見,“孝養”只注重對老人“物質贍養”,而“孝敬”則增加了精神上的內容,即要求子女對老人要懷有真誠的敬意,除了經濟上的供養、生活上的照料,還要精神上的撫慰。不難發現,在當今社會,絕大多數老人都享有社會養老保險,不但不需要子女的贍養費,反而還給予子女一定的經濟補貼、幫助,從根本上看,老人們的物質需求基本無憂,但精神饑渴、親情饑餓卻日漸突出,成為擺在子女面前頭等大事。其實,說大并不大,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溫情的電話,就會讓老人溫暖,宛如一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老人的期盼就那么簡單,不要讓這份微小的期盼變成奢望。
“余生”與“余熱”。多數人眼里,老人就應該安度余生,享受天倫之樂,這就是最大的幸福。但現實中,在一部分退休老人群中,卻蔓延著一種“閑暇病”、“空虛病”,一時間,從忙碌的工作崗位退下來,從規律的生活節奏閑下來,不適應,心靈找不到寄托,價值得不到體現,心理就出毛病了,久而久之,身體就會有異常。“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對這部分老人,子女們應該鼓勵老人積極走出家門,第二次融入社會,參與到社會發展和公益事業活動,充分發揮余熱,實現自我價值,助人自助、自立自強,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展示精彩人生、享受快樂晚年。讓老人在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追求實現“后退休時代”路上的自我價值,在老有所養的基礎上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等更多精神層面上的追求。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3-10-11武夷山市中小學開展“國旗敬禮”活動宣講道德
- 2013-10-10長泰縣“道德講堂”活動進走商會貼近群眾
- 2013-10-09全國道德模范曹陽飛宇:他們的堅持我感同身受
- 2013-10-08泉港區開展“道德講堂總堂”第六講活動
- 2013-10-08晉江云峰中學舉行“道德講堂雅言經典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