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廣場的一角,“隱藏”著一家特別的自助餐廳。因為在這里消費沒有定價,沒有菜單,沒有付款處,顧客全憑自己的意愿決定付費多少,甚至分文不給也沒關系。(10月10日 現代金報)
這家飯店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向更多人推廣互信、付出和自覺理念。不可否認,這樣的理念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是能否取得最終勝利,是很讓人擔憂的。
在市場經濟中,追求經濟利潤是商家的天性。追求經濟利潤不能就說一定不道德,只要取之有道,合法經營,這樣的追求經濟利潤應該是符合市場規律,或者說符合市場道德。可是要讓所有的經營者不追求盈利,只是推廣互信、付出和自覺理念,甚至為了這樣的理念而虧本,并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因而難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同時,“餐費隨意”也很難測出消費者的道德水準。一道菜價格多少沒有給出,消費者并不知道應該付多少錢。所以當“餐費隨意”時,有可能有的顧客多給錢,有的顧客少給錢,無論多給還是少給,不能以給多少錢來衡量他們的道德水平,因為他們并不是存心少給或多給的。如果真的讓消費者自覺,構建互信,能不能每一個菜多少價格讓顧客知道,至于顧客給多少錢,讓他們隨意,只有這樣,才能測出互信。
另外,在這個實踐中,經受最大考驗的是消費者或顧客,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最需要的是提高經營者的道德水準。很多時候在消費行為中有不道德行為的發生,都是因為經營者問題,如他們缺少社會道德、市場道德。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需要提高經營者和商家的道德,但是這個實踐是考驗消費者或顧客講誠信,而對經營者和商家卻沒有多大的壓力。
道德離不開現實,也需要超越現實,但是不能太超越現實,否則就難以有生命力。因為太超越現實,也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餐費隨意”只能對實踐者本人有意義,讓他們收獲“付出”的快樂,而難以在社會上更多推廣,最終有可能難以為繼而倒閉,如此會嚇跑其他的道德跟隨者。但是對這樣的理念勇敢追尋,我們還是懷有敬佩之情,因為畢竟在社會上釋放了一種正能量,會喚醒更多的人對誠信和道德的追求.(肖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11武夷山市中小學開展“國旗敬禮”活動宣講道德
- 2013-10-10長泰縣“道德講堂”活動進走商會貼近群眾
- 2013-10-09全國道德模范曹陽飛宇:他們的堅持我感同身受
- 2013-10-08泉港區開展“道德講堂總堂”第六講活動
- 2013-10-08晉江云峰中學舉行“道德講堂雅言經典誦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