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守秩序且重禮節
香港海洋公園
北京現狀依然如此,那么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內地游客們的表現又如何呢?
記者通過在香港幾個客流較多的商場、旅游景點和街道的觀察與采訪,發現大多數內地游客能夠遵守秩序、注意禮節,真正踐行“文明旅游”。
昨天下午2點,位于銅鑼灣的時代廣場門口人頭攢動,隨處可見拖著行李箱、提著購物袋的內地游客。路口處,人們正耐心地等待交通信號燈指示,當綠燈亮起,大家才在急促的信號提示音中秩序井然地走過馬路;廣場前,有少許人在路邊小憩,他們特意讓開了道路,讓其他人能順利通行。
來自深圳的簡先生被問起對香港的感受時,他絲毫不掩飾對香港秩序的稱贊:“印象最深的就是香港的排隊文化,等巴士、等電梯、等地鐵,都井然有序,這樣既節省時間,又保證了大家的安全。”他表示,“香港人對秩序的遵守值得學習,內地人來香港游玩,看到大家都遵守秩序,自然而然會學習,養成好的習慣”。
香港海洋公園一向是內地游客來港必游之處,國慶期間入園人數大增,但園內仍然有條不紊、干凈整潔。記者看到,不管是在觀光纜車和登山列車乘車點,還是在各游樂設施處,人們都主動排成長隊、耐心等待,沒有出現插隊或“一窩蜂”現象。
記者手記
文明旅游應是堂必修課
今年是黃金周制度實施的第15個年頭,休閑出游已經成為許多人度過假期的“習慣動作”。然而,屢屢令人皺眉的不文明現象卻像一面鏡子,映射出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對許多人而言,他們還遠遠沒有學會文明旅游這門休閑的必修課。
面對這些隨處可見的不文明現象,幾乎人人都免不了有幾句微詞,但抱怨之余,有人繼續著“山下罵、山上扔”的諷刺循環,有人則俯身撿起了身邊的煙頭。其實,環境的好壞取決于每一個個體的表現,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一味抱怨沒有用,唯有從自身做起,從小處著眼,方能以自身文明換回人人之樂。
平心而論,研習好文明旅游這門必修課并非強人所難:準備旅游物品時,可以多備上幾個塑料袋;瀏覽景區地圖時,留意一下哪里設有果皮箱;欲折一枝鮮花時,想想他人尚未品味過芬芳。只有具備文明旅游的法律意識,盡到自己應該盡到的法律義務,舉手投足之間,文明便不會遠離。
屢屢發生的不文明現象,也從一個側面“拷問”著有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能力。景區相應的配套設施是否齊全,為游客提供的服務是否還有不周到之處,對違反旅游文明規范的行為如何加強勸阻和制止等,這些都是旅游管理部門應該時刻自查的問題。
專家點評
須加強教育引導與自律
“倡導旅游者文明出游,從法律層面規定旅游者的義務,本身就是保障更廣大旅游者的權利。”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教授韓玉靈認為,旅游法施行傳遞出國家對于游客素質、游客文明修養的看重,也保障著其他游客擁有同等享有旅游資源的權利。
對于頻頻暴露出的游客不文明現象,韓玉靈認為,這反映了我國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和旅游者文化素質提升相對遲緩之間的矛盾。10月1日,旅游法正式施行。韓玉靈認為,法律的強制性措施固然重要,但強制性、懲罰性的措施只是一個輔助手段,根本解決方式依舊是自我約束。她認為,文明習慣的養成要通過教育來實現,但更關鍵的在于游客自身主動提升文明素養。
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宋宇指出,景區的管理者應對游客不文明行為進行友善提醒和勸導,達到說服教育與引導的目的。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張廣瑞認為,旅游景點管理部門應當提供完善便利的設施;另一方面,社會各方面也應當對游客進行提醒與引導。
06-07版文字均據新華社電
![]() |
![]() |
責任編輯:陳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