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整座牌坊都是洪明章的收藏。
東南網9月24日訊(福建日報廈門觀察記者 周思明 文/圖)遍覽清代的全套官帽服飾,4000余張臺灣彩券,襯著閩南的古厝石墻,用百年前的酒杯與餐具品嘗葡萄酒與臺灣美食……這些旅游體驗,游客明年初就有望在閩南民俗文化古鎮感受到。
這里原本是集美后溪的城內村,古稱“霞城”,至今已有350余年的歷史。自上世紀的填海造陸、改革開放、特區建設實施開展以來,這個舊時代同安府往來南洋必經的出海口,在時代的淘洗中逐漸沒落成一爿內陸的小村莊,往日的車水馬龍、商鋪毗連的景象不復得見,村里的農民也紛紛洗足進城,村里的200多間閩南舊居漸漸荒棄空置,少人問津。
舊物和舊居,卻在第一次來到這里的洪明章腦海中撞出了靈感,而今的閩臺民俗文化古鎮背后的思路推演,也由此發軔。
鼓浪嶼上的成功范本
洪明章,臺灣屏東人,祖籍閩南。在功能類似于辦公室的一間院落中,他輕搖折扇,語速輕靈地告訴記者,身下的椅子是多少年的舊物,墻上的牌匾的典故又是如何……
這些都是洪明章收藏王國的毫末。自2000年踏足大陸以來,他開始進入文物收藏界。10余年之后的今天,他已擁有10萬件藏品,并開設了“珍奇臺灣”“百年鼓浪嶼”“老廈門故事”“廈門園博苑海峽民俗文化館”“珍奇世界”“中國永定初溪土樓博物館”等10余個博物館,擔任福建省收藏家協會廈門分會名譽會長。
在常人眼中,收藏是一項曠日持久的終生事業,而洪明章以10余年的時間就集此大成,原因何在?
“旁人可能以為我是不斷倒手、以藏養藏,其實我很少賣文物。”洪明章表示,他的收藏之道,從鼓浪嶼永春路14號的黑貓餐廳可見一斑。
餐廳的靈感來自一次舊物與舊居之間的碰撞——在收藏生涯中,洪明章偶然得到了一本1908年的菜單,菜單來自清末閩浙總督當年在廈門宴請美軍艦隊的西餐盛宴;而同樣是在20世紀初,鼓浪嶼上有一家黑貓舞場,作為上流人士的娛樂場所名噪一時。
基于這兩個典故,洪明章同一名香港餐飲企業家合作,在鼓浪嶼原中南銀行行長的私人寓所中創設了黑貓餐廳。
洪明章將美軍艦隊當年到訪廈門以及鼓浪嶼上領事館林立的歷史植入餐廳的創意,再現了當年的菜品,并用自己收藏的古物、家私、舊照布置裝點,一間意趣盎然的西洋老餐廳由此面世。
用類似的手法,洪明章又在鼓浪嶼復制了數間旅館客棧和博物館。在此后轟然涌入的游客潮中,洪明章收藏的古物成為最耀眼的招牌,也為他的收藏事業源源不斷地添柴加薪。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