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將軍甘祖昌的夫人、有60年黨齡的退休干部龔全珍,扎根貧困地區56年,積極開展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教育,捐資助學,扶貧濟困,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彰顯了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龔全珍日記選》豎起了一面自我對照、尋找差距的“鏡子”。(9月4日,新華網)
假期這些天,讀著91歲老教師龔全珍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心中滿是感動。龔全珍,用她全部的心血,實踐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在當前“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強調要“照鏡子、正衣冠”,我覺得,龔全珍就是一面很好的“鏡子”,值得很多人來照一照。
首先,龔全珍這面“鏡子”,值得教師們來好好地“照一照”。她幾十年如一日,做基層教師,勤勤懇懇地培養著下一代。若她講名利,講待遇,完全可以不在基層受累。看來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看來首先是要師德過關。龔全珍老人在日記寫道:“愛自己所愛,無憾無悔。我愛教育事業,愛文學,愛田野,愛自然,愛真誠的人們。我走過的路崎嶇、艱難。我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可是我沒有遺憾,沒有悔恨,心懷坦蕩。只要過寧靜、簡單的生活就滿足了。”做教師,就該有她這樣金子般純潔的心,才會培育出合格的學生,為祖國的建設培養出好的人才。
龔全珍老人這面“鏡子”,也值得一些家長們來照一照。在今天,一些人視自己的家庭地位高為驕傲,動輒說出:“我是有身份的人!”一些家長平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無形之中,他們也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不良的榜樣,孩子也就自覺成了“官二代”、“富二代”,在社會上飛揚跋扈,惹事生非,出了事后,家長還要忙著替孩子把事“擺平”,露出各種丑態。龔全珍作為開國將軍的夫人,卻不搞特殊,在基層教育崗位奮斗到退休,又發揮余熱,為身邊的人做好事,獻愛心。試想,有這樣的家長做榜樣,孩子們怎么會不受到正面言傳身教呢?
龔全珍也是一些官員夫人們的“鏡子”。縱觀發生的一些官員貪污腐敗案件,一名貪官的背后,往往有一名貪圖金錢的“內助”。丈夫在官場應酬,夫人在家里受賄,最終“賢內助”卻成了“差內助”,既毀了官員的前程也毀了一家人的幸福。一些官員夫人把錢往家里拿,而龔全珍作為將軍夫人,卻把家里的錢往外拿。27年來,龔全珍走進學校、機關、部隊、工廠,義務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與貧困學子結成“1+1”幫扶對子,資助學生達百人之多,捐款達10余萬元。試問,那些“賢內助”們惹有龔全珍的情操和價值觀,怎么會有可悲的下場?
龔全珍又是很多人的“鏡子”,她告訴你,什么是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在世,幸福與否,看你怎么比。龔全珍老人常與當年為革命事業犧牲的烈士們比,自己當然幸福的多。俗話說“無欲則剛”,正是有了樸素的生活追求,才有了自己奉獻的人生軌跡,才使自己的言行散發出金子般的光芒。在當今的生活中,經濟快速發展,很多人信仰迷失,陷入迷茫和痛苦,那么,龔全珍老人就是一面鏡子,讓人們看清自己之所以迷茫的癥結所在,從而找到“路標”,輕裝前進!
龔全珍,確實“珍”,她代表了一種精神,是一種在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條件不斷改善的今天、我們社會所急需的“正能量”,需要我們去好好地學習,好好地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特約評論員:閆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