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傳統習俗;中秋節送月餅是中國人表達尊老愛幼、重視感情的方式。去年中秋,鄰居張老伯收到了20多盒月餅,其中有2盒是遠在深圳的兒子兒媳大老遠稍寄來的,還附上了一句話:“月餅代表了我們孝敬您老的心。”今年,臨近中秋,張老伯盼望的不是精美的月餅,而是孩子們能否回家看看。
有一首流行歌曲:“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那么,中秋節的月餅能否代表你一顆孝敬父母、真情真愛的“心”?筆者不敢茍同。
中秋節是團圓佳節,除了送上月餅之類的禮物之外,也不能忽視長輩精神需求和親情之需。我們要“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福,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給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年老的父母也希望得到兒女的愛,把他們常掛在心間,多打打電話問候,常回家看看,“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多和他們聊聊天,和他們出去游玩。過去回家時,“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現在,我們也給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總之,讓他們感覺到你的心里有他們!為他們著想,不讓他們擔心!
我們長大了,父母漸漸老了。望著父母那駝起的背你想過為什么嗎?看著父母脫落的牙和滿頭的白發你想過為什么嗎?聽到父母的喘咳聲,拖地的腳步聲你想過為什么嗎?那是因為你小時候的哭鬧,少年時的學習,青年時的叛逆。在我們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父母為我們的生病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父母為我們的讀書升學費去多少心血;對這種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又能體會到多少呢?我們又報答了多少呢?現在我們已長大,是該孝敬他們的時候了,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為時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