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為救學生,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教師張麗莉受重傷致使雙腿截肢,她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被人們稱為“最美女教師”。時隔一年多,9月8日,考取北師大特殊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來到學校報到,開始其在北師大的學習之旅。
社會禮遇與道德的天秤對好人好事的支持與傾斜,如同給目前的社會道德觀打了一針強心針。
文明高度發(fā)展,科技高度發(fā)達,物質(zhì)橫流,似乎擠壓了道德的存在。繼一次次扶跌倒老人事件之后,“好人沒好報”的觀念四起。人們被迫冷漠,被畸形的價值觀沖擊,行為上與語言上的自私似乎才是“處世之道”,熱心腸幫人的卻被笑稱“傻瓜”。夸誰是“好人”,變成了最黑色的幽默。
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的評選與宣傳,赫然在整個社會中掀起一片正氣風潮,好人事跡,好人行為,好人語錄,一次次沖刷著人們被塵土掩蓋的良心。
仔細想來,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社會從來不缺愛心,缺的是對愛心的正面反饋:好人要有好報。但我們聽到太多愛心的負反饋:好人沒好報,見義勇為反被誣陷,捐獻善款卻被貪污私吞。這些負反饋深深地打擊了人們的善心,導致人們?nèi)諠u冷漠,對社會道德環(huán)境逐漸失去信心,長此以往,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也將淪陷。
近日在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的報道中,涌現(xiàn)了一批關(guān)于候選人近期動態(tài)的消息。不論是邁進“象牙塔”,還是取得事業(yè)上的成功,或是接受社會禮遇,都讓整個社會的道德觀為之一振。一個健康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應該能保證好人有好報,保證愛心有正反饋。如果把道德環(huán)境比作一池水,把善心比作水中的魚,向道德之池中倒清水,便是給予善心正面的反饋,池水清澈透明,魚兒活躍健康,形成穩(wěn)定的良性循環(huán);相反,向道德之池中倒污水,則會打擊善心,污濁道德環(huán)境。哪怕只注入了一次污水,打擊都可能是巨大的,因為公眾的信任感一旦被傷害,就很難彌補。道德之池不進污水,善心成為雪中之炭,人們才樂于獻善心、勇于獻善心,整個社會才會浸潤在尊重善心的積極氛圍中,運行在彰顯善心的良性軌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