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是開學后首個工作日,從早6點30分開始,受開學及周一早高峰影響,北京市區環路、主要大街、學校周邊交通流量明顯上升。與去年同期相比,昨天早高峰擁堵時間縮短了半小時,擁堵報警數量減少了一成。昨天上午7時,公安部副部長、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身穿便裝,騎著自行車到校園周邊檢查民警執勤工作。(9月3日《京華時報》)
開學日前后,各地的交通流量都會明顯上升,對于北京這樣本已擁堵不堪的城市來說,這些天更要承受巨大的交通壓力。此種背景下,之所以公安部副部長騎車檢查會受到熱議,并受到不少網友贊賞,是因為大家從副部長騎車的舉動中,不僅看到了其親民的一面,更期待著官方能為綠色出行、緩解擁堵,做出更多努力,發出更多的倡導。
9月被稱為全年“最堵月”,為了應對空前的交通壓力,8月底北京就出臺了包括交管部門高峰日啟動最高等級上勤、四環內巡邏主要靠“騎警”等多項措施緩解交通壓力。而為了治理擁堵、減少霧霾天,北京市還將進一步控制機動車的增長速度,搖號指標可能從現在新車指標的每個月2.2萬輛減到1.2萬輛,減少將近1萬輛。(9月3日《京華時報》)雖然加強交通管理,推出限行、搖號等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堵的作用,但正如不少學者指出的,要想治本,就必須從長遠出發,科學規劃道路,著力完善公共交通,并積極倡導綠色出行。
正因此,公安部副部長在“最堵月”騎自行車檢查所透露出的深層次的含義為:官方本可以為綠色出行做出更好的表率與帶頭作用。眾所周知,公車數量超標、超配等問題歷來為公眾所詬病,去年大范圍的霧霾天氣之下,從中央到地方都要求減少公車出行頻率,甚至為公車私用、公車超配問題展開了專項的整治行動,這些舉措代表了政府治堵、減霾的決心,而更進一步看,為了更好的營造綠色出行的氛圍,有沒有更多的官員愿意騎車檢查、上下班?倡導綠色出行全民都應該參與進來,但官員顯然更有責任踐行綠色出行的理念,如若有一天官員乘坐公共交通或騎自行車上下班成為一種常態,勢必為公眾的綠色出行產生積極影響。“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可見要讓綠色出行成為社會普遍習慣,政府部門有責任帶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