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迷了近2個月后,上海“最美司機”13路公交車駕駛員劉銀寶終于蘇醒了。今年7月4日早高峰,13路公交車司機劉銀寶在駕車途中突發腦溢血,危急時刻,他用盡最后的意識和力氣將公交車安全停在路邊,隨后倒在方向盤上,保住了一車乘客的安全。昨日,劉銀寶家屬告訴早報記者,劉師傅蘇醒之后,生命體征較為平穩,但還不能說話,意識斷斷續續,仍在華東醫院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其肢體、神經系統的恢復仍然有待時日。(9月3日《東方早報》)
司馬遷云“生有輕于鴻毛,有重于泰山”,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究竟什么是生命的意義呢?在什么時候應該重如泰山,不輕言放棄?即使面對的是生命的威脅?
杭州48歲快客司機吳斌、山東34歲客車司機宋洋、福建46歲公交車司機馮永平、廣東51歲司機張志華、上海51歲公交司機劉銀寶,近兩年涌現了多位“最美司機”,平凡的面孔做出了感動我們最不平凡的事。一個個平凡的人物,一位位普通公交司機,卻在生命最危急的時候強忍疼痛,用“責任”二字托起全車乘客的安全。他們身上所體現出的職業操守和忠誠意識很值得我們深思。
當我們一次次的感慨英雄人物面對死亡時的無所畏懼,面對生命最后倒數時的一抹微笑,一個詞突然從腦中迸發了出來“責任”。
我們常常認為只要上班不遲到,下班不早退,就是責任,只要準時完成自己的任務就是負責。其實不然,“最美司機”他們用生命完美的詮釋了這兩個字的含義。他們無畏的面對死亡的威脅或許就是他們的信仰一直在支撐著他們?!罢\摯服務、安全到達”是他們的信仰,這是他們認為的對乘客的責任與擔當。這時候就可以將“信仰等同于責任,等同于生命的意義”。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每個人每天都將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商人,有官員,有打工仔,有小販,有醫生,有司機等等即使是不知道姓名的人。不管是在哪一個行業都需要有一個責任之心。每一個人需要銘記的是“有心幾乎什么事都可以做,無心幾乎什么事都做不成”。責任是你我他分內應做的事情,是從少年時期就應時刻銘記在心的詞,并陪伴一生。(淼玦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