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開餐館的廣東人何卓遠,在西安開展了“一元愛心計劃”幫扶弱勢群體。而在合肥開餐館的潁上人陳大鵬,效仿何卓遠實施一元愛心計劃,對孤寡老人一餐只收一元錢,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慈濟世間仁心有自;善行天下大道無垠。”從西安到合肥,從何卓遠到陳大鵬,象征性的一元錢收費,讓社會感受到一片溫暖。這正如韋唯在《愛的奉獻》那首歌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現實社會中,不少人會遇到難以闖過的坎兒。面對生活中出現的挫折,善良的人們應攜起手來,對遭受困難的人拉扯一把,幫扶一把。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應當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進行、高度發達的社會。社會風氣的好壞,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必須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孔子說:“仁者,人也。”就是要把所有的人當做平等的“人”來對待。“仁”與“善”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只有大家都行善,社會才能和諧。韓愈在《子產不毀鄉校頌》中說:“善也吾行,不善吾避。”足見善對善對社會的親和作用。
一元錢幫扶群體的涌現,表明這種自發、自覺追求善良美德的力量,正逐漸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由此可以看出,幾十年潮起潮落,云卷云舒,雷鋒精神不但沒有過時、沒有褪色,而且與社會進步潮流融合得更加恰切,越來越煥發出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獨特魅力。
勿庸置疑,社會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一些人中還有市場,少數人思想混亂,道德缺失,是非、善惡、美丑混淆。這些問題的出現和蔓延,對社會道德體系造成了沖擊,損害了社會風氣,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然而,正是因為這些現象的存在,證明勸人向善避惡更為重要。俗話說,“跟著好人學好人,跟著巫婆下假神。”世人都有一個從眾心理。如果人們耳濡目染的都是善行善舉,那么,就會有更多的舉行善舉出現,反之亦相反。因此,一滴水看世界,一元錢照人心。我們應該為一元錢樹立的道德標桿喝彩,讓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為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和愛心。
“日月如梭,霎時貧富已循環,須當急急為善;人生若夢,轉瞬黃童成白發,還宜事事留余。”一元錢的道德行為是善舉,但絕不是一種施舍式的善舉,而是一種讓受眾有尊嚴的善舉,相比那種“嗟來之食”,這種做法更值得稱道,更值得發揚。(邵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