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近年來,食品安全已成為百姓最關心的話題。地溝油、蘇丹紅、膨大劑,問題食品不斷出現,嚴重威脅著消費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更讓人對食品企業的信譽充滿懷疑。“油條哥”劉洪安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他以“做吃的東西,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他人,對得起社會”的經營理念,贏得了老百姓的認可。
我們常說,做人要講誠信,其實不僅是個人,甚至是那些現代企業,誠信也是決定它們成敗、興衰的重要因素。“誠信吃虧”,還有一個通俗的說法:老實人吃虧。曾幾何時,老實人在社會上幾乎成了“傻”的代名詞;而與之相反的“聰明人”則大行其道。在這種“失信者占便宜,守信者吃虧”的社會氛圍下,誠信的人自然就越來越少。人如此,企業亦如此。在三鹿奶粉事件爆發之前,三鹿幾乎是國內奶粉行業的老大,而且還是河北省、石家莊市重點保護和支持的企業。國家對整個奶粉品牌抽檢,被查到問題的國產奶粉很多都是大牌子,而那些沒有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企業,卻往往并不知名。
誠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基石、社會和諧的紐帶。商戶們重誠信、講誠信,做良心買賣,社會才能有序健康地發展。近年來,一些地方發生了道德冷漠、喪失良知的現象,一些領域出現了見利忘義而制假售假的事件。在公共場所,各種不文明不道德現象還屢屢發生。集中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活動,主要在窗口單位、食品生產銷售和公共場所三大領域開展,解決誠信缺失、道德失范問題。 “油條哥”這樣的誠信商戶出現,讓更多的企業經營者看到誠信經營的好處。
我們常提到打假,這么多年為什么屢打不止?筆者認為打假不是終端,打假的目的應該是保真。當誠信、貨真價實在食品行業形成穩定態勢時,打假的常態應該結束。現在職能部門對安全食品問題的管理有一項空白,就是保護誠信商家。就像“油條哥”,他想生存,光靠自己誠信經營的信念是不行的,有關管理部門應該給予他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們要以舉辦道德講堂、樹立典型等形式,一方面打擊商業領域道德失范現象,另一方面表彰在這個領域里誠實守信的商家。我相信,一個以誠信為本的企業一定會經得起考驗,我們對自己高要求,在檢測項目和指標上都提高標準,回報我們的一定是老百姓的信任。只有徹底扭轉當前社會里“老實人吃虧”的現象,才會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企業講誠信。(特約評論員 孫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