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鞍偕菩橄?,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p>
國學中有關“孝”這一主題的內容不在少數。孝是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家里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表現。“百善孝為先”及后代的傳承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孝重視。
一個人,要成長為善良的人,有用的人,優秀的人,所必須具備的一項便是良好的道德品質,培植良好道德品質的土壤中最基礎的養料是“孝”。對一個人來說,只有他的父母能夠不計任何回報的對他好,傾注他們所有的愛。對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何談關愛他人,成為善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就應從孝開始,從小及大滲透培養孩子對父母,對親人的關愛,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孩子成為健康的人提供必要的微量元素。一個人的一生,成就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愛家人,愛朋友,愛祖國,愛生活,愛人生道路上賜予他的一切。這種愛的力量來源于孝道,從懂得珍惜父母的愛,到回報父母,再到愛他人。
而現實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事情時有發生,是什么讓這些人對生養自己的父母如此狠心?可能是我們在對孝的傳頌少了關注,是我們缺少更多道德模范,是我們在宣傳孝道的同時沒有做到切身實踐……這一切都源于我們的內心,沒有真正體會孝的含義。所以,作為父母,要孝順長輩,以自己的實踐教育孩子,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助孩子健康成長,讓長輩老有所樂。
遵守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絕不能讓傳統美德就此消失,我們這一代人身負重任,要將“孝”傳承下去,將更多的中華美德發揚下去。民族強,則國強。民族的強大要靠精神力量的支撐。我認為,我國的國學經典文化道出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出了優秀的文化底蘊,只有堅持傳承并發揚壯大此文化,才能令我們的民族越發強大,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更加昌盛。
讓我們從孝出發,重筑我中華民族堅實的文化之墻,引領社會優秀道德之風尚。 (趙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