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9月19日,中秋節(jié),美國紐約時代廣場中心廣告屏赫然出現“中華傳統(tǒng) 世界佳節(jié) 西鳳酒與全球華人共慶中秋”的大幅形象廣告,這是繼五糧液之后,又一款走進“世界的十字路口”吸引全球目光的中國名酒。有所不同的是,西鳳酒此次借中秋節(jié)之際推廣其核心產品鳳香經典,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來表達產品價值,從中傳遞中國企業(yè)的自信。
紐約當地的許多華僑華人紛紛表示,廣告上展示的雖然是西鳳酒產品,但隨處可見富貴牡丹、浮云明月、小篆字體等中國元素,尤其是背景顯現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佳句讓他們由衷感懷,心生共鳴。“在異國他鄉(xiāng),能看到中國味道的中秋祝福,心中倍感親切,畢竟月是故鄉(xiāng)明啊!”
曾被評為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的西鳳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承于明清直至今天,值得一提的是,無斷代傳承的西鳳酒從古至今一直也沒有停止過對外交流,“墻內墻外一樣香”,在將中國美酒推及世界的同時,也將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推廣。
酒為媒 推廣傳統(tǒng)文化之美
中秋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與春節(jié)、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明月照美酒,月圓酒味濃,酒香隨人愿,人盼月更圓”。自古以來,明月與美酒在傳統(tǒng)的習俗中密不可分。
中秋之時,酷夏剛過,嚴冬未臨,氣候十分清爽宜人;加之正逢收獲的時刻,新禾登場,瓜果飄香,酬謝神祗,開宴飲酒,也是自然之事了。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這個節(jié)日里,無論家人團聚,還是摯友相會,人們都離不開賞月飲酒。
月到中秋分外明,酒到十五格外醇。漢代時,天子在八月里還要飲經過多次釀成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臺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的活動。宋代太宗時,正式確定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東京夢華錄》中記載的北宋汴京中秋節(jié)的盛況,“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彩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旆。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夢粱錄》對南宋臨安中秋盛況也有如下描述,“中秋夜月色倍明于常時,此際金風薦爽,丹桂飄香,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競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jié)。到了明清之際,祭月、賞月、飲酒之風仍沿習不斷。
中秋圓月與十五美酒共生,留下了多少佳話詩篇。中秋既是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也是中國歷代騷人墨客的最多愁善感的日子,也是常常詩文如泉涌的節(jié)令。早在戰(zhàn)國末期韓非子的《說林》就有記載:“八月黍成,可為酎酒”;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詩中寫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明何?”;宋代的蘇軾更是寫下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佳句……中秋的酒有愁緒萬千的酒,有豪放邀月的酒,有踏歌的酒,有思鄉(xiāng)的酒,有懷舊的酒。中秋的思,月下美酒何所寄何所歌,中秋的思念更是水調歌頭里千里共嬋娟的思念。詩酒的魂是詩中的思念,是酒里的寄托,感慨是詩,相思是詞,豪邁低徊都是歌。詩在中秋真的是歌從衷來,歌唱出來,淚吟出來的,詩歌美文寫出來,可以說酒助興而文才涌。而借助中秋圓月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伴著綿綿醇香,成就了無數名篇佳作。
“西鳳酒承載著綿亙千年的中華白酒發(fā)展的歷史記憶,影響著一個又一個時代的文明進程和文化演繹。在中國的白酒文化中,無論是文化起源、演化,還是在近幾十年的發(fā)展進程,西鳳酒都有著令人足夠驕傲的文化品位。之所以在中秋之際進行形象推廣,目的在于以此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今后在春節(jié)、清明、端午這些節(jié)日我們都要進行類似的傳播。” 陜西西鳳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傳統(tǒng)文化仍彰顯著獨特的美感,西鳳酒是立足于傳統(tǒng)之美走出國門的,我們有責任把它發(fā)揚光大。”
酒為橋 搭建中外友好之路
作為漢代盛世佳釀,西鳳酒早在西漢時期就開始向國外傳播,當時被稱作秦州春酒。釀酒地柳林鎮(zhèn)位于鳳翔縣城城西8公里,西接秦隴,南通巴蜀,東連長安,為關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要塞,設有驛站,客鋪貨棧商賈云集,系古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路和古老集鎮(zhèn)。
當時,秦州春酒能走出國門,主要歸功于張賽出使西域。西漢著名外交家張賽出使西域時,帶了大量的中國特色的物品,其中就包括秦州春酒,這些被精心釀制和包裝的代表漢朝文化的秦州春酒,便在張賽西行的駝鈴聲中走進西域,走進中亞,甚至歐洲,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國外王室貴族的喜愛。到了清朝末年再次西鳳酒成為中國的國酒:李鴻章參加俄皇加冕典禮,送的禮物中有西鳳酒;他拜訪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送的禮物有西鳳酒。
1910年6月5日-11月29日,中國首次舉辦的大型博覽會南洋勸業(yè)會在南京舉行。這次博覽會,除了蒙古、西藏和新疆外,全國22個行省全都提供了展品,南洋群島的泗水、三寶垅、爪哇、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新加坡也都組織了展品參展。本次博覽會歷史半年,全部展品總數量多達百萬件,參觀人數達30多萬人次,時人稱南洋勸業(yè)會“為我中國五千年未有之盛舉”,有力促進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次博覽會上,在百萬件展品中選出5269件獲獎展品,其中一等獎66件,二等獎214件,三等獎426件,四等獎1218件,五等獎3345件。西鳳酒榮獲二等獎。
1915年,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建成通航,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慶祝巴拿馬運河開航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這次盛會于1915年2月20日至12月4日在美國舊金山市舉行,受到了各國政府的極大重視,共有31個國家的20多萬個產品參展。在大會為期9個半月的展期中,總參觀人數超過了1800余萬人次,開創(chuàng)了世界性博覽會規(guī)模宏大的先河。
當時的民國政府成立“籌備巴拿馬賽會事務局”具體負責,各省成立“赴賽出品協(xié)會”負責征集展品。經過層層選拔,嚴格審查,最后選定10萬余種產品參賽,為參賽國之最。西鳳酒就是在同國內各種酒的激烈競爭中,被遴選為中國酒類食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參賽的。
這次博覽會,中國獲獎牌總數1218枚,為各國獲獎之冠。歷經各國大會高級評審委員會和來自世界各國科學、藝術、工商界500人組成的評審團嚴格把關審定,各國評為一致認為;來自中國陜西鳳翔的西鳳酒酒色、香、味俱佳,堪為世界名酒。西鳳酒同山西杏花村汾酒一起,榮獲巴拿馬賽會優(yōu)質獎。西鳳酒自此聲名大噪,從而揭開了3000年發(fā)展史上極為光輝燦爛的一頁,為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寫下了輝煌的一筆。
酒為牌 打入海外市場之門
2010 年,西鳳酒開始著眼國際市場,力圖將品牌推向全球。2011 年初,西鳳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門首先與德國相關公司達成合作協(xié)議,當年3月,40噸“1956西鳳酒”運抵德國海岸港口,并通過了世界最權威性德國酒類SGS 檢驗標準,成功進入德國市場。由于歐洲諸國地緣聯(lián)系較為密切,西鳳酒又相繼進入意大利、瑞士、荷蘭和法國等國家,最終敲開了整個歐洲市場的大門,成為繼茅臺和五糧液走出國門之后,中國白酒國際化的又一座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出口歐洲市場的西鳳酒屬地道的鳳香型白酒,為純糧固體發(fā)酵酒,不添加人工香精香料,通過對糧食原料的排查,基本排除轉基因、黃曲霉毒素等不安定或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完全按照歐盟標準生產。同時,西鳳酒的內包裝的瓶體采用玻璃瓶,外包裝的酒盒采用紙質環(huán)保結構,木質托盤經過熏蒸,經過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貨物包裝性能檢驗,符合出口食品包裝標準,符合出口產品的衛(wèi)生標準,外包裝從材質到印刷標示,嚴格按省檢驗、檢疫局對出口酒類產品的要求生產,并一次性通過檢驗、檢測合格,符合酒類遠途,海運安全運輸的要求,無論是內在質量還是外在包裝,均達到了國際標準。
歐盟堪稱全球食品安全檢驗標準最嚴格的區(qū)域之一,其細致的監(jiān)管手段與嚴格的監(jiān)管體系正在成為眾多國家學習的典范。西鳳酒的成功進入,標志著其品質的成熟,經得起風吹雨打的考驗。
2012年6月,西鳳酒銷售精英團隊抵達溫哥華,在加拿大全境進行了為期十二天的參訪活動。此次活動在溫哥華當地引起了極大反響,當地眾多媒體和平面媒體紛紛進行報道。當地發(fā)行量最大的兩家華文媒體《加西周末》和《世界日報》分別以“中國人的榮耀、陜西人的驕傲——“1956西鳳酒”成功出口加拿大》”、“《“1956西鳳酒——酒中鳳凰,中國白酒北方類第一》”為題,在頭版頭條進行了專題報道,向大家全方位揭秘“1956西鳳酒”如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陜西和中國的榮耀的,再一次讓“1956西鳳酒”名聲大噪。
在此之后,西鳳酒又順利通過安哥拉港口BV 認證,出口熱銷非洲市場,其國際市場白酒品牌地位由此奠定,被興譽為“中國白酒出口領航者”。
西鳳酒有關負責人表示,“盡管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只要去做,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一定會到來。我們既要讓外國人知道陜西有個兵馬俑,還要讓他們知道陜西有個西鳳酒,把西鳳酒打造為繼五糧液、茅臺之后,又一個在國際舞臺上唱響中華民族文化的中國著名白酒品牌,讓西北的這只‘金鳳凰’翱翔九天,在異國他鄉(xiāng)舞出屬于中華民族的炫彩華章。”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