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秋夜也“塞車”
由于微信只需花費流量錢甚至免費,不少市民選擇微信來群發節日祝福信息,有的還帶有表情、圖片、視頻,而且主題五花八門,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在節日期間的動態。根據騰訊統計,曬美食、曬聚會、曬旅行成為用戶發送朋友圈分享的最熱三大主題。
不過,與之俱來的是,短信時代的“塞車”現象如今也開始轉移到微信等網絡工具上。昨日不少網友反映:中秋節晚上,微信的照片、鏈接很難發送,一些稍大的1~2兆的照片發送多次也發不出去,有的圖片要很久才能打開看到。
對此,騰訊公司對記者表示,受節假日影響,微信用戶活躍度增強,發送朋友圈的信息量是平時的兩倍多。業界預計,這種假日高峰帶來的網絡擁塞現象也會困擾著微信等工具。
專家視點:
短信不會被微信完全取代
微信似乎正在席卷一切:自2011年微信推出以來,不到三年時間,用戶已超過3億;在個人使用層面,微信這種免費的渠道,加之簡易的操作,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選擇,包括“短信祝福”等習慣正在被微信改變;一些組織、機構也開始使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信息發布。
業界認為,雖然短信基數很大,但似乎式微,其未來前景堪憂。截至2013年3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已經達到了8.17億用戶,短信用戶依然占據較大基數;短信市場存在著點對點短信以及分發短信等形態,尤其是點對點的短信廣告,受到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一致反對;但在移動互聯浪潮下,有人擔心,短信這種傳統的信息發布方式會被微信取代。
對此,“小靈通之父”吳鷹表示,短信與微信其實并非是替代關系,而是相輔相成的并列存在。目前對于微信與短信趨勢的預測,多是站在個人用戶的層面進行分析。但大家沒有看到的是短信在政府服務、組織內信息管理、大型企業特別是金融與電商等行業信息告知等方面的巨大市場。他認為,短信不僅不會被微信取代,相反還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記者薛松)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