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訊 連日來,一批批臺灣客商陸續趕到福清市三山鎮,考察海西國際商品交易市場。“4天里,我們接待了近50個臺商。”12日,海西國際商品交易市場董事長鐘志清興奮地說。
海西國際商品交易市場是福州首家以對臺貿易為主的電子商務平臺,主辦方試圖借助網絡,把臺灣的好產品、好品牌賣到大陸消費者手中,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的臺灣產品。
目前,該項目已進入倒計時,有望在明年元旦引進首批臺灣產品。經過前期的選商,交易市場已與500多家臺資企業簽訂了入駐意向書,全國各地3萬多家電子網店與其配套,預計年銷售額可超百億元。
該項目的執行長劉昌源就是一個臺灣人,他負責的是市場內臺灣館的招商工作。對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助臺灣貨開拓大陸市場,劉昌源很有信心。他說,在今年6月兩岸簽署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中,“電子商務網站”首次出現在開放名單之列。臺灣電子商務業者可在福建省設立合資企業,提供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
“這是個利好,可讓大陸的消費者輕松地買到優質的臺灣產品。”劉昌源隨手拿起一件臺灣原產的生物粹取精華面膜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盒三片裝的面膜目前在大陸地區售價是250元,但其成本大約45元。如果廠家通過海西國際商品交易市場銷往大陸,其最終售價可降到83元左右。
“福清有近臺的港口優勢,又有發展電子商務的平臺,這在全國獨一無二,臺灣商家正是看重地理區位和服務平臺的優勢。”劉昌源說,當他把這個平臺介紹給臺灣商家時,短短一兩個月招商就爆滿了。
“今后,大家輕點鼠標就能買到臺灣商品。”董事長鐘志清也是信心滿滿。他說,海西國際商品交易市場就是網羅生產廠商,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將商品直接推向消費者,省去了中間環節,大家買到的自然是物美價廉的商品。“我們還承諾5年免租金,為的就是確保所有商品以出廠價銷售。”
眾所周知,網商除了線上網絡平臺外,在線下還需要完成進貨、庫存、商品整理拍攝、投遞等工作,同時還將承擔商品積壓的風險。這對很多想開網店的創業青年來說,既要面臨資金周轉的壓力,還要考慮到物流的便捷。
如果加入這個平臺,創業青年只需在網上完成對所需商品的挑選,并鏈接到網店上即可。后臺的采購、包裝、倉儲、物流等全部由平臺提供,一有訂單產生,商品直接由海西國際商品交易市場向全國發貨。不僅如此,平臺還將對創業青年進行培訓,并幫助設計網店。
除了直接引進臺灣產品外,下一步,該平臺還計劃導入小作坊生產模式,即由臺灣廠商提供原材料、技術指導,進行產品質量把關,實現商品本地化生產,從而進一步降低商品成本。
劉昌源做過分析,在大陸投資做生意的臺灣中小企業主中,有一些人失敗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經營成本高,要考慮房租、人力、財務等多個因素。而在福清,民間資本很活躍,很多人愿意拿出一部分資金,與臺灣企業合作,開設小作坊,自己當老板。鐘志清說,這對臺商、福清創業青年、全國消費者來說,都是好消息。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