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江方方 通訊員 榕公宣) 自身管理不善造成虧損,為了填補虧損,長樂市一工程包工頭謝某導演了一出“討薪”鬧劇:拖欠工人工資,謊稱是承包方沒有付工程款,帶人惡意“討薪”。
近日,長樂警方妥善處置了該起惡意詐騙討薪事件,11名以“討薪”為由參與鬧事的違法人員被警方依法查處。在民警協調幫助下,43名農民工如數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勞動薪金29萬余元。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
工人領不到工資包工頭帶頭“討薪”
今年年初,長樂市營前街道一企業技改項目部分基建工程,由長樂商人張某承包。后張某將工程轉包給了四川人謝某,雙方簽訂了轉包合同。按照合同規定,基建工程由謝某承包,并由其負責員工工資及施工材料購置,張某按合同規定的工程進度付款。
今年1月份工程開工以來,工期進度正常,工人的工資按月照常發放。然而到了6月份,參與工程建設的工人發現,包工頭謝某在工資發放一事上屢次推諉,以總承包商張某工程款未到位為由,拖欠員工的工資。參與工程建設的工人為此怨聲載道。
長樂警方隨后聯系了長樂市勞動局監察大隊、廠方代表及張某、謝某等進行調解,張某表示愿意先行墊付工人工資。但謝某對民警提出的“由張某先行墊付員工工資,但工資必須由員工本人來領”的方案不予接受,要求張某必須將工程款交由他本人來分發。
8月26日至28日,謝某帶領多名工人到長樂市信訪局等地“上訪”。
警方揭真相原是填補承包虧損
經民警調查取證,謝某因煽動、策劃非法集會游行違法行為被行政拘留。另外10人因非法攔截交通工具,妨礙交通工具正常行駛,也被警方依法處以行政拘留。
警方深入調查發現,謝某所提供的工人“計工表”,多名工人存在冒領、多領的現象,而幕后的指使者正是謝某。謝某涉嫌通過多種手段惡意詐騙討薪:一是“多領”,編造工人實際出勤情況;二是“抬價”,將工人每天的薪酬抬高;三是“冒領”,杜撰工人姓名領取更多工資;四是“瞞報”,故意隱瞞一些工人已經預支部分工資的事實。
從實際工資發放情況看,43名農民工如數拿到了屬于自己的勞動薪金29萬余元,數額遠遠少于謝某提出的80多萬元。據謝某交代,其之所以百般阻撓將工資直接發給工人,煽動工人鬧事,目的是為了把矛盾轉嫁給承包方,把壓力轉給地方政府,希望從中獲取更多好處,以填補其在工程承包上的虧損。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