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王慧炯獻策鼓浪嶼:犧牲經濟收益 讓她休養生息
鄭天送(海峽品牌經濟發展研究院榮譽院長、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副理事長):原住民是鼓浪嶼的“里子”
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之稱,但在鄭天送看來,無論是流光溢彩的美景,還是炙手可熱的旅游經濟,不過是鼓浪嶼的“面子”,而原住民和他們傳承的文化才是鼓浪嶼的“里子”。
“鼓浪嶼之所以令中外游客趨之若鶩,絕不單純是因為這里風景如畫,更多的人,被這里曾出過的名人所吸引,被原住民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所吸引。”鄭天送說,原住民是鼓浪嶼的心;是無論建筑、風景如何變化,依然極具魅力的根本所在;是文化的烙印、時間的積淀。
所以,沒有了原住民,鼓浪嶼也就沒了根,沒了令人魂牽夢縈的內涵。
也許有人會說,留住原住民,就要回遷學校、重開醫院,會不會和鼓浪嶼賴以生存的旅游業相悖呢?其實不然。
在鄭天送看來,鼓浪嶼就好像一個豐富的礦場,過去幾十年,市場經濟,政府部門緊鑼密鼓開發,令鼓浪嶼傷痕累累的同時,也讓礦藏面臨枯竭風險。
對資源的過度開發,是粗放的、惡性的,有節制、有節奏、可持續的開發才是主旋律。
鄭天送認為,國內不少景區都在“造文化”,鼓浪嶼得天獨厚的人文正是最大優勢,雖然旅游業的發展對廈門區域經濟作用重大,但鼓浪嶼的可持續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竭澤而漁,不如放水養魚。給鼓浪嶼適當的保護,廈門經濟或許收獲更大。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