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不收家長 企業方面自愿
記者將致電本報熱線的外來務工人員意見,向溪邊村委會一名丁姓村干部反饋,他表示,并未要求家長和企業捐款,“企業都是自愿捐款的”。
他說,溪邊小學有20多個合同教師,還有其他費用,“有的大企業,每年都捐幾十萬元,而且村里也不差錢,我們不可能再去收家長的錢”。在村轄區內,外來工子女要在溪邊小學就讀,只要根據規定,提供“三證一簿”即可。
“溪邊村附近的西坂村和霞村都沒有公辦小學,這兩個村的外來工子弟為了上好點的學校,都想到溪邊村的公辦小學上學。”他介紹,有的外來工為了孩子上學,到溪邊的企業干個一年或幾個月就辭職,為了防止這種情況,每年村里都會要求轄區企業開具務工證,到村里審核過了,才能報名。
學校:學位緊缺 優先安排舊生
溪邊村企業多,小學不大,已有學生1000多個,教師50名,但一直難以滿足外來工子弟入學,校方今年努力騰出了一間教室,擴容了一個班,學位還是緊缺。
溪邊小學鄭校長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該校從未收過家長口中的這筆費用。對于之前就在溪邊小學就讀的二至六年級學生,家長只需提供“三證一簿”(居住證、計生證明、務工證明、戶口簿),即可登記報名。學校肯定要先將原來就在本校就讀的學生安排好,再看是否有空余的學位供外村的外來工子女就讀。“我們暫時不接納西坂村、霞村的外來工子弟到本校就讀。”
晉江陳埭鎮教委辦肖書記說,他不知村委會是否在收家長的錢,但學校方面,除教育部門規定的費用外,擅自收其他費用,肯定是違規的,要查處的,他們會到溪邊村委會、學校了解情況。
鎮政府:未來5年 新增5000學位
陳埭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和村里不允許亂收費,企業的捐款絕對不能轉嫁給家長。“鎮里將進行調查,如果一經查實,將要求企業退款給家長。”
關于溪邊小學學位緊缺問題,鎮里已經在調查研究,看能否將溪邊小學附近的民房拆遷掉一些,擴大學校面積,增加學位數,同時,也規勸父母已經跳槽到別的村鎮的學生,最好隨父母轉學。
另外,這位負責人還介紹,過去五六年,陳埭平均每年都新增了1500多個學位,但還是趕不上學生增長的速度。今后5年內,陳埭將繼續新增5000個學位。“在海尾仙石區域,我們會整合建起一所比較大的學校。高坑小學也會在10多畝的原址上,擴建到30畝。岸兜的聚書小學也將進行擴建。”上述負責人表示,陳埭每年投入可支配財政收入的50%到教育方面,超過要求一倍。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