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榮譽市民、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黃如旭:
發揮優勢發展旅游業
大家都知道,上海做了一個“新天地”,完全是人造景觀。之前我們也提到,廈門的國際化不夠,外國人不多。城市建設要做不一樣的東西,才能吸引人,不能像上海花那么多錢造一個“假”的標志。
廈門有鼓浪嶼,但沒有很好地愛護,過度商業化,破壞了其原有的文化氣息。美麗廈門應從鼓浪嶼整治做起,做好古建筑修護,保護其原有的特色,將廈門這張“國際性名片”越擦越亮。政府應該加大力度,努力治理占道經營、野導游等不文明現象。
有不少人抱怨,廈門旅游對GDP貢獻不大,因為游客來廈的時間不長、消費不高。廈門是個海濱城市,卻還沒有充分發揮海洋優勢。例如發展郵輪業,讓游客能從海上游覽周邊的金門、東山島等景觀;發展高端文化設施,做足晚上經濟,讓游客吃完飯可以去享受音樂會、歌劇等;可以開發“一日游”、“二日游”等項目。依靠賣餡餅等土特產是不夠的,廈門應該效仿美國等地開發更多的免稅店、折扣店,才能促進消費。
●廈門市榮譽市民、意博(廈門)網絡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侃:
朝“世界的廈門”發展
我從廈門走出去,在外面“溜達”了二十年又回來二次創業。走了大概2000多個城市,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廈門在我心中還是最美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廈門一直還是“中國的廈門”,希望廈門未來的建設能朝著“世界的廈門”來規劃發展。
廈門被譽為“中國的尼斯”,我也一直在推動廈門與尼斯結成友好城市。廈門要大力發展旅游業,不僅有海洋優勢,還有9個多月的好氣候,適合外出旅游,這是很多城市不可比擬的。如今,在不少外國游客心中,廈門有很高的人氣。
發展廈門,要“大念山海經”,要建成海西“藍色海岸帶”,如法國尼斯的“蔚藍海岸帶”。希望可以利用福建省東山地區到崇武一線,建設中國第一條景觀大道,把廈門定位為一個旅游起點,從而帶動同城化,帶動周邊城市共同推介這一景觀大道。
●廈門市榮譽市民、上海綠然環保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裁黃咸錚:
修好內在美 培養獨到魅力
我一直認為,廈門不應該走GDP競爭的道路,應合理利用“天賦”去發展。廈門有獨到的資源,山、水、人文都很獨特,應該很好地保留和傳承,不要和其他城市盲目攀比。廈門更應修好內在美,培養其獨到的魅力。應該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僅要有文明的交通秩序,社會管理也應人性化,如在國外,道路維護都是在夜間或凌晨進行的。秩序如果得不到保證,和諧、美麗就無從談起。
政府方面也應該做好公共服務,尤其要做好公交車和的士的管理,這是游客來廈的第一印象。廈門的美麗離不開海洋,海洋污染不容忽視。建議在海邊、湖邊的餐廳污水排放必須達到特定級別,讓排放的污水變“清”。產業方面,希望廈門能形成幾個美麗的產業,如醫療產業,不僅干凈且附加值高,又能提升市民的健康;又如影視文化產業,也很適合廈門,能夠從引擎上帶動廈門發展。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