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提筆忘字”怎么辦? 專家建議:推行漢字過級考試
“提筆忘字”怎么辦?專家建議:推行漢字過級考試
“提筆忘字”似乎已成為信息化時代中國人的一個新尷尬。針對這一新現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我市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專家學者昨日開出了自己的“藥方”。
建立漢字過級考試標準
“有很多不常用的字,我現在提起筆的時候也要想一想怎么寫。”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語言文字學專家王建設笑著說,電腦的發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方便,但是,鍵盤代替手寫,弊端也是很明顯的,“提筆忘字”首當其沖。越來越多的人不僅“忘”,而且字越寫越難看,特別是一些研究生、博士生,由于長時間在電腦上操作,他們的手寫字可以用“不堪入目”來形容。
王建設表示,漢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承載的內涵是深沉而久遠的,對“忘字”現象不能漠然置之。針對“提筆忘字”,應及早推出漢字過級考試,建立考試國家標準,讓人們特別是從事文字工作者對漢字“不能忘,不敢忘”。
漢字教育從娃娃抓起
“文字,從握筆手寫,到電腦鍵盤輸入,是一大進步。正如信息從紙媒的傳播,到網絡的傳播,是一大飛躍。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時代進步。”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毛翰認為,我們不用過分懼怕因為電腦用多了而導致“提筆忘字”,畢竟文字語言是“用”出來,只要經常使用就不會遺忘。因此,我們真正應該注意和大力倡導的是漢字的規范使用和歷史傳承。國務院日前公布了《通用規范漢字表》,共收字8105個,其中收錄了“閆”等226個簡化字,“皙、喆、淼”等45個異體字也調整為規范字,這樣的統一規范有利于緩解提筆忘字、混淆字形的現象。
毛翰指出,從更深層次來講,漢字里不僅有形與義,還有歷史與文化,包含了中國人的精氣神。對于漢字文化的傳承,應該從娃娃抓起,不僅僅是教導他們如何書寫漢字,還應將漢字所承載的文化積淀一同授予他們。
□本報記者 尹文麗 游怡冰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