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父輩尋親重擔 通過網絡求助和族譜比對
相隔120年 臺灣親人終回晉江謁祖
東南網8月29日訊(晉江經濟報記者)300多年前,泉州府晉江縣澄江謝氏就有族人遷居臺灣,在臺灣繁衍生息。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后,澄江謝氏失去了臺灣親人的消息。這一隔就是百年。然而,同根同祖、血脈相連、血濃于水的淵源是時間和空間割不斷的。如今,澄江謝氏的后人謝清源通過網絡和一本族譜,找到了失散百年的臺灣親人。
27日,臺灣堂親謝瑞隆來到晉江英林鎮澄江(伍堡)尋根謁祖,這是自1894年后兩岸親人失去聯系后,120年來臺灣親人第一次回鄉謁祖。
一個老人的尋親夢
“300多年前,我們有族人遷往臺灣。甲午戰爭后,我們就和臺灣的親人失散了,至今不知他們的下落。你記得要去找他們。”這是78年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對一名年僅7歲的小孩說過的話。
這位老人家就是目前擔任澄江(伍堡)謝氏家族理事會常務理事的謝清源的曾祖父,而那名年僅7歲的孩子是他的父親謝必明。當年,曾祖父的一句囑托深深地刻在了他父親的腦海里。父親一輩子都牽掛著尋找臺灣親人這件事。
曾與堂親擦肩而過
分離百年后再尋親,難度可想而知。2008年初,謝清源抱著一絲希望上網發帖:“澄江(伍堡)謝氏家族,在清朝時人丁興旺,有族人入遷臺灣。后因族譜被毀,不知同族的人在哪,請求幫助尋親。”
福建省謝氏宗親委員會會長謝宗楷看到謝清源的求助信息后,將手中的珍貴資料———來自臺灣的《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澄江謝氏始祖千祿公派下世系簡表》發布在網絡上。遷居寶島的澄江派謝氏,依然保持著家鄉的傳統,根據祖先流傳下來的族譜輩分取名。
通過比對兩岸的族譜,謝清源確認臺灣彰化縣北斗鎮澄江派謝氏堂親,就是泉州府晉江縣澄江鄉遷臺者明初公之后代子孫。
謝清源馬上將好消息告訴父親,父親十分感慨。因為2003年,謝必明曾因媽祖文化交流去臺灣,到過北斗鎮的鄰鎮———田中鎮。他尋找臺灣親人,找了一輩子,沒想到當時與臺灣親人擦肩而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8-26親情鄉情兩岸情跨百年 臺灣教授回石獅永寧謁祖
- 2013-02-26金門縣長攜宗親閩南謁祖 泉州威遠樓參訪"正金門"
- 2012-10-08海外5名拳師回鄉尋根謁祖 將永春拳發揚光大
- 2012-07-11石獅城隍廟迎來進香團 香港兩百信眾祖廟謁祖
- 2011-03-31金門大型進香團將赴湄洲祖廟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