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創新思路
引入專業的醫療機構,推行“養老院+醫院”的“養醫結合”新模式,保證老人的生命安全與生存質量,近年來,這種既養老又治病的新模式深受我省老人歡迎,越來越多的養老院開始和醫院展開深度對接合作,實現從醫院康復到入住養老院,或養老院轉移重病患者入醫院的無縫對接。“‘醫養結合’,既減輕了醫院病床壓力,又增加了養老院入住率,廣受老人歡迎,值得推廣。”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小病不出養老院,大病馬上送醫院,在養老院可刷醫保卡……記者在“公建民營”的養老院——永安國德老年公寓了解到,由于采用醫養一體化經營方式,2010年,國德老年公寓與國德醫院同時投用。“上次突發急病,幾分鐘就送往隔壁醫院搶救,撿回一條命。”說起“醫養結合”好處,年近90歲的張毓澄老人贊不絕口。如今,這家養老院的老人入住率已超過100%,還有不少老人排隊等待入住。
今年“6·18”期間,福州馬尾區的“公建民營”養老院——文澳老年公寓與福建醫大附屬第一醫院成功簽約,將合作籌建康復護養醫院。根據合同,醫院的出院病人可轉移到養老院進行專業康復治療,院方提供醫護人員,養老院提供場地和管理服務。“有了醫院做后盾,養老院醫護人員數量將增加3倍以上,很多老人聽到這個消息,都趕緊來占床位了。”養老院負責人高興地說。
“‘公建民營’、‘醫養結合’模式打破過去包辦包管、高耗低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創新發展思路,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是一個很好的嘗試。”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從廈門、漳州的試點摸索,到永安、邵武的發展成熟,近五年來,我省率先在全國積極推廣這兩大新模式,受到民政部肯定。據了解,我省現有公辦養老院(社會福利中心)31所,在建35所,其中16所已實現“公建民營”、“醫養結合”模式,覆蓋省、市、縣(區)及鄉鎮各級,平均入住率超過65%,其中德化、永安、邵武入住率均超過95%。
□記者手記
解決“老”問題需要新思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對“銀發浪潮”來襲,究竟該如何作為?8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基礎上,銳意改革創新,發揮市場活力,推動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角。
破解“養老難”是個系統工程,“公建民營”“醫養結合”兩種新模式,就是我省敢于打破傳統思想,用新思路來解決“老”問題的有益探索。此外,“候鳥式養老”“異地養老”“以房養老”“以老養老”“慈善養老”……各地也探索、嘗試出一些新型養老模式。只要政府更多傾聽群眾呼聲,充分解放思想,調動社會力量,“夕陽紅”事業才能打造成“朝陽產業”,百姓安心養老才不遙遠。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