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宮見證兩岸情
盧文中是盧用章的叔叔,他在臺灣從事國蘭貿易工作。據他介紹,早期在臺南的先輩們是做木材生意的,所有的原材料都是從泉州進貨加工。那時候航海運輸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所以每回從泉州運木材的同時都會從當地請一尊神佛供在船艙隨行,以保旅途平安。久而久之,帶回的佛像多得家里都放不下了,只能另建一座寺廟專門供奉這些佛像,而其祖父盧謀博則擔任廟里的負責人。“這座宮廟叫做南沙宮。”盧文中坦言,自己也不清楚為何取名“南沙宮”,但他推斷有可能是為了表明“在臺南市的沙美村宮廟”。
據盧用章介紹,當年臺南河有五個港口,而從永寧沙美村分支而來的盧氏就獨占了一個港口,甚至有自己專門的船隊,可謂是富甲一方。“祖輩對家鄉的思念,對家鄉的尊重情深意切,在祖先們的墓碑上都鐫刻著‘沙美’二字。每一次家族掃墓的時候,長輩們都會談起過往,談起沙美,多年的了無音訊,不知在海岸另一頭的沙美如今變成什么模樣了。”盧用章說。
盧用章告訴記者,在回鄉認親前,曾詢問其他宗親是否同往,只可惜,長輩們大多年事已高,無法前來,但他們卻羅列了各自的子孫姓名,希望可以借此機會寫入永寧鎮沙美村的族譜,圓了認祖歸宗的夢。記者了解到,臺灣的沙美盧氏族親也曾編寫了一本族譜,于1967年著成,但并不完整。
在談到沙美盧氏兩岸宗親以后的發展時,盧教授表示,時隔多年后能再回鄉認親,不僅了卻了祖輩們的愿望,也實現了祖歸宗的夢想。“如今的交通那么發達,以后我們會跟沙美保持更密切的聯系,也隨時歡迎宗親們去臺灣游玩。雖然我們身在臺灣,可是我們的心依然念著沙美,并會將這種信念代代延續,不忘沙美。”說罷,盧用章向在場的所有沙美村族親發放了自己與叔叔的名片,他并沒有因為自己是臺灣教授而怠慢長輩,這樣一幅溫馨的畫面里,有一種血溶于水的親情,在冥冥中牽系著兩岸的人們,不管分開多長的時間,始終是一家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7-23慰思鄉情圓中國夢 安溪八旬老人研究姓氏半世紀
- 2013-07-04新羅區蘇坂鄉:情系中國夢 唱響蘇坂夢
- 2013-04-23不止是為了鄉情--軍民混編志愿者隊伍挺進寶盛
- 2013-01-28福州火車站春運故事:回家路途漫漫 思鄉情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