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奇川的背后
就是當年老林的住處,不過早物是人非。
●好心人老林
1999年漳州人陳奇川走投無路,朋友要他到火車站對面找“老林”,借了300元。
●有誰認得他
老林當時50多歲,頭頂有點禿;他原來住的老居民樓位于現在的湖東路上的婦產醫院和莫泰酒店處,已拆除。
廈門日報訊 “1999年,這里有條四五米寬的小路,邊上有一幢大約五層的老式居民樓,年代久遠,外墻已經發黑了。樓梯口和大馬路有一米多高的落差,要登上兩三級臺階,才到居民樓的樓梯口。”五旬漳州老漢陳奇川站在湖濱東路9號,面對著眼前的婦產醫院和莫泰酒店比劃著。14年前這里的景象,像刀刻一樣清晰地映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還有恩人老林的模樣和一直壓在他心頭的三百元。
找
2008年開始,陳奇川每年都從漳州來廈門的“老地方”尋老林
一切變樣了,大海撈針撈不著, “還錢啟事”也更新到“第八代”
2008年夏季,想報恩的陳奇川來到這里,看到眼前的情景愣住了:這里一切都變樣了,老舊的居民樓拆沒了,路被鏟平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也是從那一年開始,陳奇川開始尋找14年前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救濟他300元的大哥老林,希望能還上這份債。
“我能感應到,他一定還在世!”陳奇川自稱很迷信,這些年求神卜卦,得到的答案都是,老林還活著。于是,每年他都要往返廈門一兩趟,大海撈針似的尋人。
20日下午,頂著烈日在輪渡拉完3小時“橫幅”,陳奇川又回到了記憶中的“老地方”,相約在此的還有十佳民警候選人、梧村派出所民警黃元雄。“得了解看看當時的房子拆遷后,政府是否有安置,如果是單位宿舍,那還能找單位了解。”黃元雄建議,需請一些住在周邊的“老鄰居”或知道情況的“老廈門”,提供一些有價值的線索,這樣尋人的范圍就更小了,如果有人能提供老林或其家人的名字,那就更有希望了。
陳奇川如今已然過上了好日子,一身名牌,與挎在他背上的泛黃編織袋顯得格格不入。從袋子里抽出一卷廣告布,攤開來上面白底紅字寫著“還錢啟事”。陳奇川說,這已經是他的“第八代”尋人工具了,最初是用粉筆在地上寫字,被城管制止后,他就用毛筆在紙張、紙皮、紙箱上寫“啟事”,幾年下來用壞了好幾張“還錢啟事”,這張廣告布是請人打的,已經用了兩年了。說著,他張開一張折疊塑料椅,在人潮涌動的火車站徑直坐下來,還不忘自嘲:“這種打扮,難怪會讓人誤會是要飯的。”從2008年到現在,來找老林打底已經花了五六千元,他自知這么找像大海撈針一樣難,但找不到恩人,這事就成了心病,始終掛在心頭,“如果當初堅持寫下欠條,也許今天的心情會好受點,這讓我覺得我做人很失敗。”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