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http://www.caoliu14.com?2013-08-20 17:51? ?來源:翔安區文明辦
我來說兩句
大力扶持,"一鎮多品"形成文化特色
"山上阮厝后,年年花開紅吱吱,山頂挽茶枝,山腳種果子……"激揚動聽的閩南語歌聲,曾在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現場久久回蕩。演唱者不是專業演員,而是一群來自新圩的農家婦女。由于都帶有"子"字,如今,"嫂子合唱團"和"漢子拍胸舞"、"孩子樂器演奏隊"一起,被人親切地稱作新圩的"三子文化"。
不僅僅在新圩,今天,南音、象棋、舞龍舞獅、農民畫、高甲戲、腰鼓、宋江陣等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特色品牌項目,在翔安區的各個鎮街"遍地開花"。談到這里的"一鎮多品牌",昨天翔安區文體廣電出版旅游局局長王才能頗感自豪。他介紹,今年上半年,翔安進一步加大了財力投入,增撥專項資金80萬元,提升各鎮(街)特色文化項目的表演水平,在增加農村文化產品供給的同時,使相關文化品牌的名氣越來越大。
走街串鎮,120余場文體活動送到村民家門口
歡快的鑼鼓敲響豐收的喜悅。如今的翔安區,一場場"文化大戲"激情上演,僅今年上半年,該區就把120余場次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送到了村民的家門口。
說起送文化活動下鄉,現在翔安區幾乎每一個村民都會提起"92580"(就業幫扶熱線)。人流如潮,歡聲笑語,這個每月一場的文化下鄉活動,以歌舞表演、圖片展覽、圖書借閱為平臺,不僅給群眾帶來了就業信息、政策咨詢,而且,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讓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彌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翔安已經交出了一份靚麗成績單。翔安區表示,不斷走近群眾、服務群眾,讓廣大群眾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中增強幸福感,他們將永不止步。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