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法理情”,昔日落后紊亂村吹響文明和諧風
永聯村建村之初,是有名的窮村、亂村,一直被周邊的村看不起。經濟發展起來后,吳棟材下定決定,要摘掉永聯村“亂”的帽子。
以往村小人少的時候,村民鬧矛盾糾紛,只要吳棟材出面,村民信服,矛盾也就能迎刃而解。但隨著村莊規模的擴大,這樣的模式就行不通了。
為此,吳棟材不斷深化民主自治,依靠村民自己的力量進行村內事務管理。不僅定期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還仿照歐洲議會形式,建起了村民議事廳,村民的矛盾糾紛、文明行為,可以到議事廳里請大家來評議,議事廳也成為了永聯村民自己的“道德大講堂”。
2003年,他主導建立了“文明家庭獎”,按每年每人1000元的標準,把村民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計劃生育、遵紀守法等方面的表現納入百分制考核,平時違規按標準扣分,年底再按全年扣分情況給村民發獎金,引導村民說文明話,做文明事。2009年開始,把所有福利待遇都與“文明獎”掛鉤,加大了考核力度。2011年底,又提出“出了永聯門,還是永聯人”的文明號召,借助村民所住社區、所在學校和工作單位實施“文明家庭獎”考核,使永聯村民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成為最好管、最自覺、最文明的人。
2012年,為了給廣大愛心人士、志愿者和服務對象搭建服務平臺,吳棟材帶領村民建起了一條愛心互助街,分學習互助、生活互助、娛樂互助和健康互助等四個功能區,每個功能區相應設置了若干功能室,有提供家長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增進情感的親子書屋;有為雙職工子女或其他有特殊情況不能照料孩子的家庭提供照料看管服務的紅領巾驛站;有為社區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助餐服務的助理餐廳;有為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物品、提供服務搭建平臺的愛心超市,以及健康咨詢室、綜合健身室、書畫室、器樂室、棋牌室等功能場所。現在,這條傳遞和交換“愛心”的互助街有志愿者1600余人,成為了文明永聯的新窗口。
隨著村莊規模的擴大,較多社會事務,村里管不了,也管不好。吳棟材突破“小村莊管大社會”的思維禁錮,積極引入社會管理。2009年3月,在上級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永聯社會事務協調管理領導小組,公安、衛生、城管、工商、交通、消防等政府職能部門都在永聯派駐了機構和人員。2010年,上級政府又在永聯成立了永合社區居委會。目前,原由村委會承擔的計劃生育、民事調解等社會管理職能,全部移交給了社會事務協調管理領導小組和永合社區居委會,真正實現了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在城鄉之間的均等化。
在村民自治與公共管理的雙輪驅動下,永聯村已連續三屆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8-20各地群眾積極學習道德模范精神 "小人物"也能"不平凡"
- 2013-08-20道德模范——道德領域的風向標
- 2013-08-20弘揚道德模范精神需要常態化
- 2013-08-16學習道德模范 培養道德自覺
- 2013-08-13道德模范事跡詮釋怎樣的活法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