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生日是7月份的,今年正好該上小學。在此之前,由于某些原因,他在幼兒園的學習過程非常短暫,導致他的認字和計算水平落在了同班同學的后面。因此幼兒園老師經常勸導我,再讓孩子上一年幼兒園。
面對質疑,我對兒子的信心從來沒有動搖過。看著兒子小小的書包里各式各樣厚厚的入學前教材,各種各類繁雜的認字和計算試題,我在懷疑,如此“沉重的”幼兒園教育到底是“因勢利導”還是“揠苗助長”?
很明顯,這樣的教育導致一個極其畸形的現象,入學前兒童已學完所有的漢語拼音,認字數百,計算可達百以內,學習能力已達到小學一年級水平,這樣的結果無疑成為幼兒園畢業班老師的榮耀。然而,對于孩子,這到底會是一種“利”還是“弊”?
開學前,為了讓兒子適應小學學習模式,我拿著拼音讓他來認,結果這小家伙一臉的不耐煩:“媽媽,不用教我了,我早就學會了……”“不踏實”便是我看到的“提前教育”導致的第一個惡果。我想,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并不是個例。
對于幼兒來說,“寓教于樂”或許更有效果。幼兒一板一眼的坐著學習學到的東西并不多,在“玩”中“學”,“做”中“學”,才更有收獲。而幼兒園的“提前教育”讓孩子們枯燥乏味地一遍一遍地讀,一遍一遍地計算,到了小學一年級還要進行重復內容的學習,這不僅會使有的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甚至會使某些孩子養成不動腦、不思考、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同時,強迫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學習、做功課,幼兒會覺得學習過于吃力,易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其實,對于幼兒園大力培育“神童”的行為,小學老師們并不“買賬”。他們則認為,一張“白紙”更好教。小學時把知識從頭教起,孩子們新鮮感足,又在同一起跑線上,更利于團隊合作,而更關鍵的是能給娃娃們減負。
在這個競爭愈演愈烈的時代,讓孩子“搶在起跑線上”,是多數家長的美好期待。然而,教育不是“只爭朝夕”的事情,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除了必要的知識水平,更看重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孩子,需要作為家長的我們付出足夠的決心、耐心和信心來賞識孩子,不急功近利;需要我們正確把握孩子的成長規律因材施教,不急于求成;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經營和規劃這次長跑,不急于事功。
又到9月,開學在即。我給兒子報了名,從9月1日起,他就是一名小學生了。或許他的起點略低,但這未嘗不是一種優勢。面對兒子稚氣的臉,我決心和他一起,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首要任務,共同努力,共同加油!(尹東寧)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7-29同安恩蓓思幼兒學苑突停辦 自稱租金上漲幅度較大
- 2013-06-26泉州市財貿幼兒園20周年慶 幼兒載歌載舞慶畢業
- 2013-06-03刑警演練幼兒防拐:一部iPad騙到3個孩子
- 2013-04-11霞浦公安局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提高幼兒安全防范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