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在長沙市某公交上,一小女孩向司機問路下錯了站,因擔心孩子走丟,司機在征得全車乘客同意后調頭去接孩子。接到正在站點哭泣的小女孩后,司機說,“小朋友,對不起啊,叔叔錯了,讓你早下了一站”。此微博引發熱議并被大量轉載。大家紛紛稱贊該司機是“中國好司機”。(8月18日《人民網》)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中國每年的失蹤兒童不完全統計有20萬人左右。盡管這些數據的準確性值得斟酌,但兒童失蹤已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卻是事實。可以想象,一個5歲的兒童,懵懵懂懂、涉事不深,在大城市里,即便只是下錯站,獨自一人的她也可能因此“失蹤”,進而給整個家庭帶去很大困擾。事實上,司機掉頭找到兒童時發現其正在無助地哭泣,已經透露出了一種隱憂。
令人欣慰的是,下錯站的女童碰上了一位“中國好司機”(包括同意掉頭接孩子的全車乘客),“好司機”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換位思考意識,傳達著真善美的價值判斷,弘揚著社會正氣,甚至可以說,正是“好司機”等平民楷模所保持的純真良知和踐行的質樸信仰,繪就了一個時代的道德底色。
也許有人會說,兒童下錯車站,司機掉頭接回兒童,這樁事算不上什么大事,助人為樂、幫扶弱小,本該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類似的事其實在社會上發生了很多,何須如此大張旗鼓地褒揚?但不得不說,在物欲喧囂的時代,中國傳統美德存量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即便是很多習慣站在道德制高點“指點江山”的所謂的高素質群體,他們面對一些“善小”,也未必就真有勇氣、有動力去作為。
在我看來,真正對人民對社會有貢獻的好人,未必需要經歷特殊關口的考驗,也未必非得做出舍己救人的壯舉,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堅守底線、為善去惡,我們的社會就一定能構筑起更為堅實的道德底座,煥發出更有底氣的道德自信。比如干部不貪,會計不做假賬,記者不說假話,企業不賣假貨……“中國好司機”將一個5歲的女童送到站,避免因為自身失誤而對乘客造成傷害,就是堅守了這種職業底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5-20"好司機"被打嫌疑人自首 司機送錦旗謝辦案民警
- 2013-03-04暈倒前忍痛拉手剎停車追蹤 好司機許必強回來了
- 2013-01-14"尋找身邊好司機"活動落幕 60名好司機感動廈門
- 2012-11-21錢包落在公交的哥幫忙追回 市民致電夸三位好司機
- 2011-12-28好司機拾金不昧 裝有4700元現金的錢包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