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讓生命延續(xù) 連城老農(nóng)無償捐獻兒子遺體
東南網(wǎng)8月15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吳林增)可嘆:老伴早早丟下他,離開人世;三名兒子,走丟一個,兩個去世;惟一的兒媳,改嫁了,他的身邊,只剩下一個爭氣的孫兒。
可敬:一次次不幸,沒有擊垮他。他還說,人在世,就該為社會做點貢獻。幾天前,兒子車禍去世,他代兒子做了一個決定:讓生命延續(xù),把兒子的遺體無償捐獻出去。
他叫馬天梅,一名樸實的農(nóng)民,一名老黨員,今年65歲,家住龍巖連城縣四堡鄉(xiāng)四橋村。
可嘆 兩個兒子去世一個兒子走丟
在偏僻的四橋村,馬阿伯的家很安靜,那安靜中透出一絲悲涼。
7月25日清晨,馬阿伯的二兒子馬志龍,開著摩托車去打工。在一個上坡路段,由于車速過快,馬志龍的摩托車失控,撞在橋面護欄上。
這一撞,讓馬志龍頭破血流,奄奄一息。他在醫(yī)院住了三天,耗去4萬元,最終,還是沒能搶救過來。
馬志龍的離世,是馬阿伯第二次面對喪子之痛。就在前年,他患有腦瘤的小兒子,在治療近一年,舉債18萬元后,還是被死神奪走了。
兩名兒子的生命,一個定格在41歲,一個定格在32歲。唯一剩下的大兒子,卻患有精神病,已經(jīng)離家出走多年,至今杳無音信。
這三名兒子,幾乎可算是馬阿伯帶大的。早年,他的老伴在生下第三個兒子后,就因病離開了人世。
兒子里頭,最后成家立業(yè)的,是二兒子馬志龍。可前幾年,由于家庭矛盾,兒媳改嫁了。
如今,在這個沉寂的家中,只有馬阿伯和16歲的孫兒相依為命。
可敬 想為社會做點貢獻無償捐獻兒子遺體
不過,這一次次不幸,并沒有擊垮馬阿伯。這名樸實的農(nóng)民,說起普通話,含糊不清。但昨日,“貢獻”兩個字,他一直在重復(fù)。
他說他是一名老黨員,早年還當(dāng)過村支書。他說他危房改造,政府給過幫助。在農(nóng)村,他也看多了困難,所以,盡管被“苦難”一次次折磨,他還是想為社會做點貢獻。
7月28日,兒子馬志龍病危時,馬阿伯做了決定:把兒子的遺體和器官捐獻出去,用于教學(xué)研究和治病救人。當(dāng)天,在兒子不治身亡后,他撥通了連城紅十字會的電話。
經(jīng)連城縣紅十字會與廈門大學(xué)聯(lián)系,目前,遺體已被廈門大學(xué)醫(yī)學(xué)院接收,用于醫(yī)學(xué)教學(xué);眼角膜由廈門大學(xué)眼科中心接收,用于患者移植。“代兒子做出這個決定,讓他死得有意義。”馬阿伯說,人死不能復(fù)生,但是,兒子的器官能救活他人,“這樣,能讓生命延續(xù)”。
馬阿伯代兒子做出的決定,也讓馬志龍成為連城縣首例無償捐獻遺體和器官的人。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3-08-12馬尾八旬老兵捐贈遺體 換一種方式“為國捐軀”
- 2013-08-12一生無子女熱情待鄰里 惠安修車工病逝捐獻遺體
- 2013-08-09孝子隨車百公里護送父親遺體赴武漢捐獻器官
- 2013-08-0590后武警學(xué)員下海救人后失蹤 遺體在馬鑾灣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