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里的時代變遷 2013-08-15 10:47?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乞巧節何以變成情人節?這應與中國傳統的星辰崇拜相關。 |
東南網-福建日報8月15日訊(本網記者 )8月13日拍攝的漢白玉織女雕塑。近日,一座高14米(不含底座)、重200噸的漢白玉織女雕塑在湖北十堰鄖西縣七夕廣場落成。織女雕塑緊挨廣場北側的銅牛,牛郎織女這對患難夫妻也得以在此“團聚”。 8月13日,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里,人們如約與“七夕”相逢。銀漢迢迢,金風玉露,月下乞巧,情侶雙雙……古往今來,天上人間,拂去如今“七夕”利來商往之云翳,人們發現,這個節日正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被賦予新的意義。 起源于漢代的“七夕”又叫乞巧節,是紀念紡織女神織女的。人間女子七月初七晚上向織女祈求心靈手巧,所以,乞巧節是古時女子的節日。 乞巧節何以變成情人節?這應與中國傳統的星辰崇拜相關。 農耕社會的中國人以觀星象看農時,注意到在銀河的東西向,牽牛星和織女星隔著星河相守相望,于是鋪陳出一段牛郎織女天河配的浪漫故事。女子在乞巧時,也祈求愛情婚姻——夜深人靜時,豆架瓜棚下,如果能聽到天上織女跟牛郎的竊竊私語,終身姻緣將會很美好。 到了今天,中國的女孩不需要做女紅了,時代發展淘汰了“乞巧”訴求。但是,人們還是有精神的訴求、情感的訴求,于是,“七夕”所衍生的愛情傳說演變為“七夕”新的主題,與時代相融合。“七夕”成了情人節。 如今,“七夕”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商造的節日,過節的氣氛都被商家營造好了。 北京西單商業圈,商家紛紛打出“愛的標語”吸引消費者。浪漫寶石1.7折、“七夕”購物大免單、告白送對戒、燭光晚餐3折起等廣告詞煽情醒目。虛擬世界也不甘寂寞:“淘寶網”上與“七夕”相關的“寶貝”達150萬件之多,微博微信上滿是秀恩愛、秀禮物、秀燭光晚餐的片段。不止于此,全國各級電視臺,早早策劃的“七夕歌會”、各類相親節目,更是不放過“金風玉露相逢”的好時機…… 從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到中秋節,歷史上我們認為有文化意義、流傳至今的節日,似乎都可以看到“商造”的影子。 有人說,“商造節日”盛行是社會發展的一種需要。商家借此來打造節日,促銷商品,是一種必然的選擇;也有人認為,商造節日重“商”而輕“文化”,只是曇花一現。專家們可以各執一詞,但對于今天的“小兒女”們來說,無論月下乞巧還是鵲橋相會,與他們的生活都相去甚遠。 時代在發展,過去,人們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來“培育”某種文化,而現在的人更多的是用錢來購買文化生活。可以想見,商業在節日文化中占的比重會越來越重,或許,這就是時代發展難以逆轉的趨勢。 |